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南后街

南后街

主题词: 三坊七巷;鳌峰坊;南后街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三坊七巷志》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作者: 黄启权
字体:
来源:《三坊七巷志》

发布时间:2009-06-12

  南后街位于南大街(八一七北路)之西, 界于“三坊”、“七巷”之间,是联结“三坊七 巷”的中轴,使之形成鱼骨形的格局。南北走向,北起原杨桥巷西口,接达明路,南越澳门桥,通澳门路。全长640米,原是宽不过9米的石板路;民国17年拓宽至12米,成为混凝土路面,两旁店居多改变原样。住宅门牌从1号至231号:东侧1-91号;西侧142-231号。中缺92至141号。

  南后街,原名后街。因位于南大街之后,又称南后街;或说,因别于西湖边夹道坊一带的北后街而名。1966年一度改称前进南路,1981年恢复。宋《三山志》卷之四“地理类四”,在“由清泰门出清远门外”下注:“地名后街,东通大街。”可见宋时就有后街之名。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载:“郡西南隅,自杨桥直南至鸭门桥,皆曰南后街。”民国18 年(1929年)马路拓成后,改称南后路。旧分三铺:英达铺(宫巷口附近)、西林铺(黄巷口附近)、凤池铺(塔巷口附近)。南后街北有总督府,南有侯官县衙署。历史上,这里方圆数百平方米,民居稠密,市肆繁荣;附近多是达官贵人聚居的宅院,官眷、缙绅、名士、巨商麋集,形成繁华的古商业文化街区。据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民国时期依然长盛不衰。20世纪30年代以前与南大街一样热闹,从南北京果、绸缎布匹、糕饼线面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应有尽有;但最富隆名的是充 满文化韵味的店铺和体现民俗文化的街居。 清王国瑞诗:“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陈少香诗:“隔巷帘椀横笛夜,后街 风月买灯天。”都写了当时的实景。民国时期的南后街,在现代作家郁达夫、王西彦的笔下,仍然是古旧书店和印书作坊密集的市街。

  南后街的历史名人有:清文史学家郑杰、爱国诗人林昌彝、教育家叶在琦、《闽都别记》刊刻者董执谊、五四时期“三才女”之一庐隐、名刻书坊主吴玉田,以及石器雕刻家蒋仁文。

  南后街是中医学家活动点:福建中医讲习所、中医师公会、中医学会、市医学图书馆都曾设在这里;这里还有著名的基督教萃贤堂,是中华圣公会在榕第一堂。

  南后街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行当甚多:

  古旧书店:福州人俗称“旧书摊”。南后街古旧书店历史较久,并长期形成书市。人称“古旧书店一条街”。据考至迟始于明末清初。清道光间,有王道徵书铺、何轩举书铺,还有郑椒蕃带草堂;同治间有杨浚群玉斋;光绪间有严幼雪藏古堂、薛煩官薛颐记、林端植醉经阁、张思永聚成堂等20家。民国时期,有增有减,有兴有衰,直至抗日战争 前,尚有聚成堂、观宜楼、藏经堂、醉经阁、味芸庐、六一居、缥湘馆、耕文堂、草不除斋、寿古斋、古香斋、小酉斋、宝宋斋、陆记、带草 堂、二酉斋、绣湘馆、储文晟、储文堂、藕根斋、万卷楼、知不足斋、粤雅堂、观宝楼、古今斋、山房古书店等26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闽省政治中心迁往永安,书坊随之式微,只剩下实力较强的聚成堂,以及陆记、储文晟。民国34年(1945年)以后,再度兴起, 至1949年还有10几家。与之相联的刻书坊 也很有影响,其中吴玉田刻书尤为闻名。

  裱褚店:福州的裱蓿业始于清,20世纪20至30年代,进入兴旺时期,其中在南后街一带的有青莲阁、三禾斋、话兰室、二宜轩、米家船和松林斋、声文堂等。

  灯市:福州灯市历史悠久,有史记载始 于宋代。千百年来,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南后街灯市繁华无比。民谚有:“上元灯市中秋塔,车马如潮南后街。”明代更加发展。明谢肇湖在《五杂俎》中载:“其灯,上至彩珠,下至纸画,鱼龙果树,无所不有;游人仕女,车马喧闹,夜深乃散。”到了清代,从正月十一日上灯,直至“拗九节”,灯市开放长达20天。民国时期民间灯俗延续不变。最盛时花灯店号和店东有:加元、戴顺利、黄金 波、安安、安佛、本兴、依朋、福福、连新、在 祥、桂英、林记、郑记、努一佛、水佛、猪屎嫂 等20多家。著名女作家冰心在《漫谈过年》 中说:“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那条街从 来就是灯市。灯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画’,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

  塔市:中秋佳节,福州民间有送塔、摆塔、砌塔、烧塔等活动,而塔市也集中在南后街,全盛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可以看到塔景, 南后街游人如织。

  家具店:古称含嫁店。福州民俗,嫁女少有之家,多媵以器具、床橱、椅桌之属,谓之 “房里红”,亦曰“含嫁”。经营此木器业者,俗称“含嫁店”。城内市集在水流湾,城南在中亭街。闽谚戏称人赋闲在家曰:“水流湾 开含嫁店”,转音为“闲暇店”。南后街北段西侧大小水流湾(旧名会潮里)是闻名遐迩的家具集市。在短短的两条小巷中,聚集有 六十多家家具店,各种新旧家具,一应俱全。 其中,张德记家具店业主张宜康制作讲究, 工艺与图样均吸取“南行”(即南台派)之长,补“西行”(文藻山、水流湾派)之不足,产品光亮美观,誉冠同行。

  桶石店:福州古俗,嫁女虽至贫之家,亦必备朱漆马桶、高脚盆、腰桶、洗衣盆、斗灯、 提筐(指盒),以及镜箱(梳妆盒)、玻璃灯具 等,泛称“桶石”。古时其市也集中于南后街,民国时期还有十几家。其中锦漳福号倪起 钊的挂灯最为别致,用红木雕花做骨架,镶 以磨砂玻璃,绘以“八仙过海”、“观音送子” 及山水花鸟等图案,深受欢迎。永嘉玻璃店也制作玻璃花灯和挂壁灯。

  鞋市:南后街安民巷口的鞋市始自清末。其特点是多制售女鞋,全盛时也达20多家,有飞云仙、真丰栈、广兴隆、雅康、闽兴、永安、良友等;品种丰富,有绣花、素面,缎制、呢制,软色皮底、双层皮底、千页布底, 红皮、白皮等;根据时令变化,冬有棉鞋,夏有凉鞋,料精工好,制作讲究,款式端庄、大方,备受大家闺秀、大户太太的欢迎,还远销南洋各地。

  福州风味:南后街风味小吃富有特色。爱斯罗猪油糕、姚木金肉丸、陈同利燕皮、老卤卤鸭等闻名已久。

  选自《三坊七巷志》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