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吉庇巷

吉庇巷

主题词: 三坊七巷;吉庇巷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三坊七巷志》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作者: 黄启权
字体:
来源:《三坊七巷志》

发布时间:2009-06-12

  吉庇巷位于南后街东侧,宫巷之南,是七巷中最南端的一巷。东西走向,东起南大 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与光禄坊相连。南临安泰河,原唐末罗城大濠。全长300米,民国初扩建为马路。宽12.7米,路面曾用古城墙拆下的块石铺砌,后覆盖沥青。今巷貌大变,尤其南侧。住宅门牌从1号到100号:巷南侧单号1-87号;巷北侧双号2-100 号。

  吉庇巷,旧名耆德魁铺坊,又称魁铺里, 宋丞相郑性之故里。后称急避巷。明嘉靖间,里人恶其名,改为吉庇,沿用至今(1966年 一度改名前卫路,1981年恢复)。明弘治《八闽通志》曰:“耆德魁铺坊,在急避巷口。宋郑性之居于其内,后以丞相致仕,时为立此坊。闽俗相传,谓腊月廿四日,灶君上天奏人间事,必祭而送之。性之贫时,尝以是日贷肉于巷口屠者之妻。屠者归问之,大怒,径入其舍,索其肉以归。性之乃画一马,题诗其上,焚之祀灶云:‘一匹乌雅一只鞭,送君骑 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后为江西抚使,加宝章阁待制,请归里第,监司郡县迎候煩赫。至巷口,屠者睨视 之曰:‘昔郑秀才乃至此耶?’性之令人缚至庭下,数其罪而杀之。自是性之出入,老人皆奔走趋避,故名其巷曰‘急避’。考之史志,性之尝游朱文公之门,居官所至有贤闻,宁肯为是耶?窃意性之尝登进士第一人,时呼 其巷为‘及第’,后因其音相近而讹之,且附会其说如此云。”与吉庇巷相关的历史名人有:宋郑性之,清方志家陈寿祺、高滴然、张际亮、何治运等,知县廖毓英、陈伯侯,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民国海军总长蓝建枢,共产主义战士翁良毓等。

  吉庇巷于民国初期扩路后,古建筑陆续被拆除,至1989年末尚存明清古民居建筑7座。60号谢家祠,明代建筑,又是早期福 建学生联合会旧址;刘氏宗祠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通志》编纂处,1942-1949年,中共党 员刘捷生及其母亲陈惠君曾住在这里,并成 为中共福建省委地下联络站;94号是蓝建枢故居,66号是廖毓英旧居。巷里还有民国时期国民党闽侯县党部和《闽侯日报》社旧址,清知县陈伯侯、福建法政学堂教授董子良旧居等。

  吉庇巷东口南侧原为利涉门,该门是唐 三 末罗城的正南门,门外护城河的安泰河畔,有秦淮风月之誉。

  吉庇巷是福州城内的重要市街,店铺众多,行行业业几乎都有:米店、粥摊、和寸棵店、豆腐店、酱饋店、布店、衣店、洗染店;理发店、印刷店、人力车馆、自行车店、茶桌店、彩结店、寿板店、砖瓦店、柴炭店、打铁店、锯木厂、弹棉店、油漆店等。

  —、桂枝里

  在安泰河南畔,东通安泰桥,过八一七 北路,接朱紫坊;西过澳门桥,接玉山涧。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名前卫里。林枫《榕 城考古略》载:“桂枝坊即安泰右河沿,以唐 元和间里人陈去疾登第得名,俗呼牛育巷河 沿。自杨桥巷至此,有七巷之目。”牛育巷河 沿,今转音为“牛肉巷河沿”。

  二、侯官巷

  在澳门路东侧。林枫《榕城考古略》载:侯官县“故治在畠江,今侯官市地。唐贞元间徙入城。元至正时又改建于郡城西,旧澄澜阁之址,以县治为省平章衙。洪武三年复 建于此”。明清时期,侯官县治在官贤坊(今道山路)内,里社中称“侯官县前”,西口达怀德坊水玉巷,旧名侯官里。后作为福建专科学校和省妇幼保健院;而县衙后面尚留下 “侯官巷”的地名。

  选自《三坊七巷志》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