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光禄坊

刘家大院(翍均居)

主题词: 三坊七巷;光禄坊;刘家大院(翍均居)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坊巷名居》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作者: 卢美松
字体:
来源:《坊巷名居》

发布时间:2015-06-20

  位于鼓楼区光禄坊中段北侧,原10-13号(现为40-43号),自东而西,并列四座大院;东邻龟山道南祠,西连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大街,北靠大光里,总面积4532平方米,是为福州市区规模最大的一姓住宅。归刘家以前,分别为许氏、林氏所有。

  清中期,宅归刘家。据林则徐撰“刘君(家镇)墓志铭”记载,刘氏祖籍河北大名府龙山镇,明宣德年间(1426-1435),刘彬“由孝陵卫指挥使调福州右卫指挥使,入闽家焉”。十三世刘照(刘齐衢之祖父)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购置此

  宅院,保留明代建筑规制。刘照(1765-1820),字正钦,

  号雉庵,贡生,幼随叔父刘国柱入住光禄坊。历官县学训

  导、教谕,热心公益事业,曾募修福州府文庙,葺明伦堂,建文昌祠,督创圣功书院(后改凤池书院),毕生助教兴学。闽浙总督叶世倬以“诒惠艺林”匾旌其门。有子三人:家镇、家蕃、家楸。

  刘家镇(1789-1844),字奂为,道光丙戌(1826),大挑二等,借补南安县学训导,不仕。家饶资产,乐善好施。道光四年(1824)出资重建西湖宛在堂,祀福州诗人十四先生。捐银增广凤池书院学舍。精训诂音韵学,好鉴赏字画,富藏书,聚书二万余卷,曾编书目曰《翍均图记》,编纂

  《五朝切韵萃编》《翍均尻小学书经眼录》等五种音韵之书。故林则徐曾亲为之题一匾曰:“翍均尻”(披韵居),落款称“奂为亲家精音均学,嘱题其居”。刘家镇因两弟一殁(家蕃早卒)一病(家楸),于是“仔肩门户,夙夜维勤,教两侄登进士第”。家蕃之子长子齐衢、三子齐衔,于道光间,为“同榜兄弟两进士”,传为佳话,亦家镇之力。刘氏兄弟对房子进行了改建,到民国初年已是4座连排的大宅院。

  刘齐衢(1813-1860),字绮田,闽县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历任知县,有善政,积劳逝于任上。刘齐衔(1815-1877),字本锐,号冰如,与兄为同榜进士,为林则徐长女婿。历任知府、粮道、按察使、布政使,干练勤勉,解民困,有惠政,病逝于开封。

  刘齐衔生十子,长成者七人,后又在宫巷购置房产,迀出部分家人。其光禄坊旧居,扩成三座住宅。次子刘学洵1843-1911),创立刘氏实业之基础。学洵生六子。崇佑为大律师,崇伟为大实业家,崇杰为外交家,崇伦经营实业,俗呼“电光五”。刘齐衔有孙子名刘鸿寿(字步溪)者,其妻陈伯芬乃陈宝琛之妹。鸿寿早年留学日本,民国元年,任福建国税筹备处处长,后任福建盐运使,富有资财,将此园宅修葺一新。刘氏家族因齐衔诸孙善营实业而巨富,遂获“电光刘”之称号。

  1936年2月,著名作家郁达夫应福建省政府陈仪主席之邀到福州,就任省政府参议员兼公报室主任。先住台江青年会,约1 0日后迁居光禄坊刘家大院(门牌1 1号)。租住花厅景屏轩,在此接待许多文友。他自己记述道:“宅系光禄坊刘氏旧筑,实即黄莘田十砚斋东邻。”他还曾作诗咏时事曰:“扰攘中原苦欲休,安危运系小瀛洲。诸娘不改唐装束,父老犹思汉冕旒。忽报秦关悬赤帜,独愁大劫到清流。景升儿子终豚犬,帝豫当年亦姓刘。”

  (《毁家诗纪》二)

  刘家四座大院一字排列,坐北朝南,均为独立院落。单层木构建筑,四面封火高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青瓦顶,马鞍式山墙。院墙檐下有彩色灰塑花边纹饰。每座皆临街六扇门,设门头房,大门进去即插屏门,石板铺砌天井,左、右披榭。入第二重石框门,内三面环廊,中为石铺庭院;登石阶,为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的厅堂,减柱造穿斗式木构架。中为正厅,两旁为东、西厢房;厅分前、后厅堂。

  从后厅堂、后天井而至二进、三进,结构基本相同。第二进为二层楼房,天井中有覆龟亭将两进房舍连接起来。二进楼房的门窗、隔扇,雕刻精细,十分雅致。宅院西北侧为花厅,有假山、园池及临水轩。四座大院隔墙相邻,有小门相通;共有12间大厅、48间厢房、6座花厅(客厅)、3口鱼池、3座假山、6处亭台楼阁;此外还有藏书阁、观音阁、佛堂等。

  大院建筑材料均系精选并经特殊加工。围墙高达5-7米,每块墙砖长0.4米、宽0.2米,灰白色,坚实耐火。铺地石板平整光洁,长3米以上、宽0.6米以上的计有300多条;长3.3米左右的抱围大柱共100多根。青石柱础上精雕八骏马等图案。40余间大小厢房的门扇、窗门、壁扇、窗棂、花格全用楠木(或杉木)制成。院内家具,如横案桌、公坐椅、大小几桌等皆用红木精制。民国25年(1936),著名诗人郁达夫来榕后,大部分时间居住此处。

  四大院中古建筑艺术精华集中于西端第一座。此宅雕刻最为精美,厅堂前的悬钟雕以南瓜、兽吻衔封板、夔龙回纹,卷棚梁上施斗拱替木。厢房的楠木窗周施回文,襻间用卷书

  斗拱。1958年,福州中药厂占用时加以改建;198 6年,其第二、三进又被拆建为新村高楼。所拆大柱、石板等售予西

  禅寺为建筑材料,名师巧匠的精工佳作多被损毁。其东面三

  座房宅,于1992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2005年公布为省级保护单位。

  选自《坊巷名居》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