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人故居  >  光禄坊

林佶故居(朴学斋)

主题词: 三坊七巷;光禄坊;林佶 分类号: K928.957.1 来源: 《坊巷名居》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作者: 卢美松
字体:
来源:《坊巷名居》

发布时间:2015-06-20

  在光禄坊12号、13号,今刘家大院东部,原是清内阁中书林佶故居“朴学斋”,与许氏“紫藤花庵”遗址仅隔早题巷一墙。面积5000平方米。林佶( 1660-1731年以后),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人。出身世家,世以《尚书》相授。康熙三十八年( 1699 )举人,以献诗受康熙赞赏。

  康熙五十一年(1712) 特赐进士,授内阁中书, 专 理御制文字。雍正元年( 1723 )被谗罢官,不久放归。在光禄玉尺山分别筑“朴学斋”“陶舫书屋”。中有志在楼、栖学巢,林佶皆有记。林佶自幼好学,博学能文,精小楷。陶舫书屋乃其自名之藏书所,以藏书宏富闻名。据载,藏书十余万卷,其中不少原为徐(火勃)旧藏之书。著有《朴学斋诗文集》《焦山古金鼎诗》,并辑有《精华录》等。

  据林佶《朴学斋自记》云:“佶之从尧峰先生游也,先生赠诗云:‘区区朴学待君传,还乡勿厌专耕读。’……以先生之训不可忘,乃请以朴学名斋,先生慨然属笔。”林佶还谈到,是他父亲林逊(字敏子,一字立轩)于明末置有光禄宅第,值明清鼎革之变乱,其家乃毁,只余旧屋三间,一半出租与人。林逊在其中休闲读书,满屋堆满图书,客至难有布席落座之处。其屋之后,原建有亭子一座,后因不便居处而拆去,改建为雨榲, “南向一轩一室,其宽广仅盈丈。”屋成之日,林佶将其先生所书“朴学斋”匾悬挂其上。中有志在楼、栖鹤巢等。其所建陶舫书屋,藏书尤富,明徐(火勃)之旧藏散出后多归其所有。其子林正青(字洙云)、林在莪(字涪云);在莪著有《陶舫集》《砚史》。

  林倍之兄林侗(约1648—1716 ,字同人,号来斋、井野。曾任尤溪县教谕,擅长隶书。后居荔水庄,以著述自娱。广搜金石文字,进行考证,著有《来斋金石考》《荔水庄诗钞》《唐昭陵石迹考略》《李忠定年谱》等。后居荔水庄,以著述自娱。

  林倍之兄林侗(约1648—1716),字同人,号来斋、井野。曾任尤溪县教谕,擅长隶书。后居荔水庄,以著述自娱。广搜金石文字,进行考证,著有《来斋金石考》《荔水庄诗钞》《唐昭陵石迹考略》《李忠定年谱》等。后居荔水庄,以著述自娱。

  林佶之后,园屋数易其主。约在嘉庆时,园屋转归冯缙。冯缙(1762年生),字光敦,号笏骈,又号栖鹤,侯官人。嘉庆三年(1798)举人,一上春官不第,即弃仕途。好为诗,喜刻书,著有《陶舫枣窗拾慧》《兰话室后金石存》等。由此可知,他亦入居陶舫书屋,且仍其旧名。他与林佶亦有私交,陶舫可能是得自林佶的后人。闽县人何挺(字小山)在《题冯笏骈陶舫诗册后序》有云:“陶舫,予外曾叔祖鹿原公(指林佶)归休书屋也。”并称他曾随先人宦游,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归里后,亲见其舅氏日与人吟咏斋中,“图书典籍,犹是旧家风范。”因此感叹道:“四十年来,时事迁移,居人屡易。笏骈购而修饰之,招乡先生名流,雅集赋诗。”由此可知,何挺亲见四十年间园屋主人迁移变易。至冯缙购得并修缮,其后遂成为文友结社雅集之所,其时约当嘉庆二十一年(1816)。为此他在诗中感慨系之:“园亭如传舍,偻指几番更。已得骚坛主,重传圣地名。”所幸冯缙兄弟入居陶舫,再兴骚坛,重振名居。魏秀仁《陔南山馆诗话》称:“陶舫饶亭台花木之胜,每招名流雅集分笺,殆无虚日。”所言与何挺同。

  道光元年(1821)春,林则徐自浙江任上回乡探视父病,曾应冯缙之邀,到冯宅饮酒赋诗并赏鹤。林则徐为此曾作《陶舫诗二十韵,为冯笏骈孝廉(缙)赋》,有句云:“冯君招我文字饮,遗迹流传话畴昨。诛茅归傍光禄台,自署巢居号栖鹤。朴学斋联兰话新,忽在楼中醉星落。”表明冯缙入主林佶朴学斋后又新修兰话堂,两处建筑并联,林则徐与冯缙在斋中聚首,闲话家山遗迹之流传变迁与人事代谢。林则徐还有贺冯缙六十岁生日诗,句云:“幔亭会近笙歌沸,陶舫(原注:君所居斋) 筵开水竹幽 。”冯、林的交谊与居处胜概于斯可见。可能不久后(同样在道光年间 ) ,陶舫与朴学斋均为刘齐衢、刘齐衔兄弟之祖父刘照购得,二刘对旧园进行了改造,但陶舫旧屋仍在,所以龚易图在光绪五

  年(1879)回乡营葬事时,得以举家迁入。

  龚易图在《龚易图自订年谱》中记载,他也曾在光禄坊陶舫书屋居住过。“(光绪)五年(1879)己卯,四十五岁,迁居光禄坊屋,营葬事。”因为其内子刘夫人,乃福州名宦刘齐衔之女。看来营葬事毕,他在家守制,从此不再出仕,一家先在光禄坊住下,开始持续地经营福州城内东西南北四大名园。前此龚易图在丁丑年(1877),年仅43岁即有意欲还山归隐的诗作:“弱冠功名入梦时,双持戈印许驱驰。回头此亦邯郸道,笑我黄粱醒较迟”。“最好收场半局旗,归云出岫故迟迟。”其后,龚易图又有自作诗云:“文史三冬好自储,二分水竹近新居。绝怜陶舫孤松老,十万牙签走蠹鱼。”这应是他在迁入“环碧轩”(三山旧馆 ) 新居,并将十万卷藏书入贮“大通楼”之后所作诗。为了纪念他在陶舫与双骖园的一段生活,他为环碧轩池馆题写楹联曰:“骖园啖荔,陶舫听松,南北几经营,环碧天留一吟局;别岛芙蓉,泊台杨柳,东西分食宿,餐霞人是小游仙。”在联中,他对自己在福州城内南北方向几番经营而形成多处园林宅第和自己的生活起居与休闲生活都做了记述。如东面的芙蓉园(称东庄),南面的武陵园(称南庄),西面的双骖园(称西庄),北面的环碧轩(称北庄),还有陶舫,都是他过往生活之地。

  选自《坊巷民居》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