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坊巷名人  >  名门世家

武威廖氏世家

主题词: 三坊七巷;武威廖氏世家 分类号: K82 来源: 《坊巷世家》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作者: 黄启权
字体:
来源:《坊巷世家》

发布时间:2015-12-30

  福州廖氏属于武威廖。唐末迁闽,宋初衍为闽西武威廖氏。清康熙年间,廖君弼由永定迁居福州东关外,为福州廖氏一世;三世迁北门夹道坊,四世廖陆峰迁北后街。

  廖陆峰,字冈陵,先任台湾邑吏,后返乡任福州盐署吏。他

  撰写一副对联:“应知积德能增福;斯信齐家在立身。”既作为家训,又作为子孙排行名次。他重视教育,子孙少时家塾延请名师,长大后多入鳌峰书院。因而,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他的6个儿子中,有3个进士、2个举人、1个为国学生,尤其第六子廖鸿荃得中榜眼。所谓“五子登科,满门皆贵”。从此,福州廖氏进入鼎盛时期。这是第五世。武威廖氏成为官宦世家,文儒世家。

  廖陆峰长子鸿翔,字耐亭。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戊寅恩科举人,大挑知县,拣选广东石城县知县。

  三子鸿禧(1780—?),一名鸿莼,字谷甫、斯安。清道光五年(1825)乙酉举人,拣选知县。

  四子鸿苞,字斯美、竹臣。清嘉庆九年(1804)甲子举人,二十二年丁丑进士。历四川云阳县知县、苏州府督粮同知、太湖同知,署扬州府知府,先后典四川乡试、江南乡试同考官、内监试。

  五子鸿藻,字应祉、仪卿。清嘉庆三年(1898)戊午举人,十四年己已与弟鸿荃同榜进士。历任江西督粮道兼兵备道,四川乡试、江南乡试正、副考官。

  六子鸿莶(1784—1864),初名金城,字应礼,号钰夫。曾住文儒坊。清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举人,十四年己已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编修,累迁至工部尚书、经筵讲官,赐紫禁城骑马。道光六年始,典陕甘乡试、顺天府乡试、会试总裁各一次,并参与朝考阅卷,殿试读卷,又出任江苏、浙江两省提督学政,可谓“门生半天下”。朝廷以其谨慎可任大事,凡重要水利工程,辄命其督办。道光二十一年,督修盛京工程;次年,署漕运道兼河南总督,采取堵漫口、挽黄河归故道之法,既省费,又便民,获得好评。道光二十三年,黄河中牟决口,鸿荃再次奉命督办。朝廷派礼部尚书麒魁分驻东、南二坝;鸿荃亲临西坝工地,昼夜

  抢堵决口。不意,次年二月,堵口工程将竣,风雨大作,黄河猛涨,东坝埽眼出现险情,鸿荃承担责任,会奏请罪,遂罢归。道光三十年奉旨入京,以四品京堂候补;留纂《实录》两年,进呈476卷。咸丰二年冬,授光禄大夫,以太常寺卿致仕,赏还尚书衔。回里,督办团练,会同地方文武及各绅耆“募丁壮、联乡团、编保甲、筹赈粜”,省城赖以安宁,受赏戴花翎。同治三年(1864),重宴鹿鸣,特加“太子少保”衔。同年九月病逝,赐谥“文恪”。

  清嘉庆年间,五世、翰林学士廖牲回乡祭祖,皇帝御赐联曰:“溯本原于西周,祖德文谟昭百代;肇冠堂兴南宋,家声世彩振千秋。”

  六世廖鹤年,清咸丰二年(1852)举人,拣选知县,议叙五品衔。七世廖骧,字积中、执斋。清光绪六年(1880)庚辰进士、翰林,刑部主事,五品衔。先后主讲兴化府擢英书院、台湾府明志书院,并任福州越山书院山长。廖炳枢,字紫垣。清光绪五年己卯科副举人,历任直隶昌黎、静海、

  巨鹿、邯郸、迁安等县知县,奉天兴京府知府。

  廖鸣韶(1864—?),字德盛、韶石,鸿翔孙。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乙未进士,历工部主事、浙江东阳县知县,加府同知衔。

  八世廖毓英(1863—1929),字笠樵、德堉,号自怡庵主人。家住吉庇巷66号,南后街还开一家钱庄。廖鸿荃曾侄孙。清光绪二十一年(1894)乡试亚魁,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授直隶景县知县,以精明能干,办案有功,保四品衔,补用顺天府知府。目睹清廷腐败,愤而辞官归里。退居林下,寄情山水,时年方47岁。同僚们对其“年才四纪力犹强,人求不得君先弃”感到困惑不解。他说:“见国是日非”,“我年四十七,渐厌龌龊官”。一生勤俭,惟慷慨好施,乐于助人。在任时,贤内助刘氏曾组织家人制作棉衣数百件,救济景县穷苦人民;回里后,扶贫济困如旧。辛亥年,在福州组织“托社”,以诗会友,常在小西湖宛在堂、开化寺吟集。一生诗作近400首,有《自怡庵诗抄》行世。

  九世廖能同(1886—1919),毓英长子。京师大学堂毕业后,留学德国工业大学,获理化科博士,被德国当局视为“异才”,留其在德研制兵器。他报国心切,暗自买好船票准备回国;事泄,被人为车祸谋害。留德同学会举行隆重追悼,并经交涉,将其灵柩运回福州公祭安葬。

  能申,字慰总,毓英三子,梁漱溟顺天中学堂的同窗好友。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回国主持建设陇海铁路。历任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

  选自《坊巷世家》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

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17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26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