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链接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图书馆服务_福建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第二期_福建省图书馆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图书馆服务

2013-08-22 09:16     字号: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图书馆服务

叶啊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 福建 361100)

 

摘 要 中小学图书馆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转变图书馆服务理念,科学优化藏书结构,深化读者工作,将使素质教育走得更远。

关键词 中小学图书馆素质教育 服务理念 藏书结构 读者工作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推行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而且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指导方针。中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转变图书馆服务理念,科学优化藏书结构,深化读者工作,将使素质教育走得更远。因此,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是每个中小学图书馆员都应认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涵,更新服务理念

十多年来,“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最流行的话语。素质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规定:“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由此可见,“服务”是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常说的“建、配、管、用”,“建、配”是基础,“管”是手段,“用”才是最终的目标,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在“服务”上。图书馆员应更新观念,突破“单一的收藏和借借还还”,力行“以用为主,以藏为辅”,图书馆的职能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只有立足于学校实际,切实搞好读者服务工作,努力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才是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读者服务工作,才能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这些无一不是通过读者服务工作来完成的。

二、提高馆藏文献质量,优化藏书结构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要的保障条件之一。而文献资源是构建图书馆事业的基础,也是开展图书馆活动、完成图书馆任务的最重要的条件。为此,图书馆要不断地、及时地、足量地补充文献资料,并重视藏书结构的优化,根据读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采集文献,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兼收并蓄。

1.图书采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

在选购教育教学图书方面,教师最有发言权。我校图书馆广泛征求各科教师有关教学、科研及教改方面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同时组织各科老师到书店现场采书。同时,学校也下放部分经费让老师自主采购图书,采购的图书经图书馆统一分类编目后供老师借阅。此外还通过问卷调查,在征求学生用书需求基础上,不定期采购受学生欢迎的优质图书。

2.及时补充高质量图书,建立合理的藏书结构

在当今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科学知识不断更新,部分书刊内容迅速过时,流通率高的热门图书也容易破损。厦门市政府每年下拨14万元购书经费给省一级达标学校,大力支持中小学图书馆改善藏书结构。作为中小学图书馆,要充分用好这笔经费,做到兼顾图书的数量与质量,使图书馆资源达到最优化。例如,一方面,要主动了解新课程改革走势,配合素质教育的需求,不断补充研究性学习、奥赛指导和符合课程设置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用书以及符合教学、教改、教研需要的书刊资料;另一方面要有选择地收藏和教学相关的参考书及陶冶情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丰富课余生活的普及读物。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各科奥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硕果累累,不少老师在业务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图书馆丰富的各类藏书。

3.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建立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库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知识载体早已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改变纸质馆藏一统天下的状况,开设电子阅览室,连通互联网,购买优质电子图书和音像资料,让学生快乐享用“绿色网吧”,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地获取多方面知识。同时要为教师创设集备课、教研、专业研修为一体,网络设施齐全、资料丰富的电子备课室。在备课室里,有高配置的电脑,可以上网检索,还有图书馆购买的和全校老师积累的素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专题数据库等,供教师查询使用。

三、深化读者服务工作,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

1.推进导读工作,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

导读工作是学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导读工作,是指图书馆利用馆藏文献资料指导读者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指出:“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电子阅读。近年来,我馆利用世界读书日和校园读书节、艺术节积极开展各种专题读书活动以及举办讲座、展览,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例如和初一年段合作开展“读名人,谈名人”读书活动,并以手抄报形式展示出来,发挥学生的才华,同时让学生得到名人事迹的熏陶。在校园艺术节期间开展“书签设计大赛”作品征集活动,要求学生以简短的文字描述阅读感悟,并以设计书签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一活动得到学生热烈响应,收到许多优秀作品,如新疆班学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精美的书签上。在每年新生进行军训期间,图书馆配合学校政教处,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利用宣传栏介绍图书馆和目录检索知识,现场教会他们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图书馆还与语文教研组合作,不定期邀请语文老师为学生开设读书与写作讲座,如“写作,来源于生活”、“阅读经典,走进名人”等等。每年还组织学生参加由市邮政局发起的“邮政杯”有奖征文活动,不少学生的征文入选获奖。

2.指导文学社、读书会等学生社团开展读书活动

例如 “六一”儿童节期间,图书馆帮助举办“童年的味道”专题读书会,推荐和“童年”相关的参考书目,如《小王子》、《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等。在活动中,学生会员以演讲的形式介绍书籍内容,侃侃而谈内心感受,既锻炼了他们的口才,也让他们在回味童年味道时更珍惜当下的学习生活。历时一个月的阅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增进了学生会员之间的交流,也拓宽了他们的阅读思维。

3.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实践

中小学图书馆往往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繁重,而组织学生参加图书馆管理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如我校图书馆建立了一支学生发行员队伍,让学生发行员协助班级同学订阅报刊,建起班级和图书馆沟通的桥梁。同时建立一支学生图书管理员队伍,让他们在馆员指导下参与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增强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锻炼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也缓解了图书馆人员缺失问题。笔者所在的图书馆还设立“图书管理员管理日记”,让学生管理员写出自己的困顿、烦恼或者管理体会。这些举措架起了图书馆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

4.开展书目宣传与参考咨询工作

书目宣传与参考咨询服务也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通过编制书目索引、专题文献汇编、文摘等,能够方便广大师生进行文献检索。如我校图书馆根据教改、教研、教学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所包括的各项专题活动,对某一特定课题编撰专题书目或篇名索引,将分散的文献信息汇集起来,发布到校园平台供读者分享。我馆还设立“新书推荐”、“专题书目推荐”、“我喜欢的书刊”等栏目,让学生了解最新图书出版动向以及推荐优秀图书,更好地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5).

2 张正和,曹晓菊.与时俱进,加快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学习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几点体会[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5).

3 朱同同.馆藏文献建设[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4 林运卓.图书馆导读工作[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叶啊环 女,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

(收稿日期:2013-05-20。范华秀编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