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农家书屋”的思考
张文珍(长泰县图书馆 福建 363900)
摘 要 介绍长泰县“农家书屋”现状,论述依托公共图书馆来建设“农家书屋”的优越性,提出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县级公共图书馆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是2007年初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农业部等8部委共同发起实施的一项科技致富工程,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是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5项重大工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增强农村文化活力,改善服务方式,让更多农民群众接受先进科技文化教育,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当前,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这项重点民生工程,全国农村村级“农家书屋”不断涌现,星罗棋布。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信息的收藏、服务中心,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中心,肩负着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任。本文就如何依托县级公共图书馆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确保“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作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长泰县“农家书屋”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农家书屋”建设的现状
根据《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采取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借阅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同时按照“政府规划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路建设与运作。但是,因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农家书屋”的建设也不平衡。
长泰县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结合部,历史悠久。全县总面积912.67平方公里,人口19.46万人。2010年,全县划分为6个乡镇场区、2个工业区和1个旅游区,下辖76个行政村(作业区)、8个居委会、713个村民小组、647个自然村。居住在农村的人口16.74万人,占总人口的87.66﹪.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53.3亿元。2008年长泰县启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以来,累计建成“农家书屋”23家,配送图书3.4万册、电子出版物1150种,配备桌、椅、书柜23套。平均每个“农家书屋”都配送图书1500册、电子出版物50种、桌子1张、椅子6张、书柜3个。加上正在建设的“农家书屋”,工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书刊之多,是以往农村图书室建设无法比拟的。
2、“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乡镇村干部重视不够,重建轻管。“农家书屋”是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它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过来需要投入一定经费来建设和维持。一些乡镇村干部重视引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工业项目,而对“农家书屋”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更新思想观念的作用认识不足,内心不愿建设“农家书屋”,只把它作为村里的形象工程应付检查。长泰县现有的“农家书屋”多数属于“一次性”援建,各乡镇村比较重视初期建设,对后续管理与服务重视不够,致使部分“农家书屋”开办不久即关门。
②书刊配置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农家书屋”现有的图书多数是政府投入资金由出版部门购置,虽然这些图书解决了农民群众有书可读的问题,但品种不多,复本量大,而且基本上各村“农家书屋”配置的图书种类都一样,“农家书屋”之间无法实现图书的相互流通,加上缺少更新,限制了作用的发挥。此外,“农家书屋”配置的部分书刊缺乏实用性、针对性,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阅读需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方面的书刊,但“农家书屋”中这类书所占比例不大。此外农业科技更新很快,“农家书屋”配置的书籍却多是几年前的版本,赶不上时代变化,其中介绍的许多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已经过时。再者,由于各地农业生产结构不同,不同乡镇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不同,对某些乡镇村有用的农业技术书,对其他乡镇村却不一定适用。例如,长泰县积极对接厦门经济特区后,实施一村一品“菜篮子”工程,先后在10多个村建立了5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形成雪美洋以种植黄瓜、四季豆为主,枋洋镇以种植毛豆为主,上花村以种植冬瓜为主,良冈山麓一带以种植“石铭芋头”为主,坂里乡以种植紫茄子为主,陈巷镇吴田村、新吴村以种植“吴田地瓜”为主以及石室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不同的蔬菜种植基地。在果树方面,形成岩溪镇以发展芦柑为主,枋洋镇科山村以种植“状元蜜桔”为主,坂里乡以发展“坂里龙柚”为主,古农农场以种植荔枝龙眼为主等多个果树种植基地。由于各地种植蔬菜、果树品种不同,所需农业技术也不一样。“农家书屋”的藏书难以做到根据当地农民群众的需求配置图书,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他们迫切需要的有关现代种植、养殖方面的图书资料十分缺乏,导致“农家书屋”难以吸引农村读者。
③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缺乏科学性,服务形式单一。目前“农家书屋”一般都建在村委会或文化中心户家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兼任或由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老教师担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也导致“农家书屋”管理较混乱,服务能力单一,只能满足简单的借书还书,谈不上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加上“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待遇偏低,致使管理员不能安心工作,跳槽现象严重,普通存在着管理员队伍不稳定现象。此外,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要挑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相当不易。
二、依托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农家书屋”的优越性
1、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与加工整序专业技术优势
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藏书量大多达到数十万册,每年还在不断增长,同时具有文献资源加工整序的专业能力。目前多数县级图书馆已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业务工作,可快速地查阅、处理有关资料,具有“农家书屋”所没有的专业技术优势与文献资源优势,有能力为“农家书屋”不断输送和补充文献信息资源,并提供加工整序服务。
2、图书馆专业人才优势
县级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馆员队伍,他们长期从事图书管理、分类编目、读者服务等基础业务工作,能够有效地指导“农家书屋”的业务管理工作。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水平。
3、图书馆业务管理优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县级公共图书馆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而且管理手段日趋现代化。要使“农家书屋”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完全可以成为“农家书屋”的范本。有了懂业务的管理人员,又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就能使“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三、依托县级公共图书馆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对策
1、协助“农家书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章立制是“农家书屋”规范化管理及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大部分“农家书屋”成立之初在制度建设方面基本处于空白。县级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管理经验,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职责》、《“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村民借阅图书须知》等规章制度,并统一制作,分发到各“农家书屋”张挂。图书财产登记簿、图书借阅登记簿、书标等也可以由县级公共图书馆统一印制,分发给各“农家书屋”使用,做到管理规范化。
2、协助“农家书屋”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现有“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大多由村干部兼任或聘请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管理,管理员的学历水平也参差不齐,大多没有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县级公共图书馆可利用人才优势,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员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县级公共图书馆应作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纽带,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通过业务培训和传帮带,让“农家书屋”管理员掌握图书室管理的基本知识。要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岗前培训,对采编、排架、借还、保管等进行具体指导。还可以让“农家书屋”管理员轮流到县级公共图书馆跟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
与“农家书屋”相比,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刊,但城镇居民对这方面书刊需求很少。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些馆藏资源,将“农家书屋”作为馆外流通站,定期为“农家书屋”输送、调换、补充有针对性的书刊资料。这样,既提高了县级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又丰富充实了“农家书屋”的藏书。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选配“农家书屋”书刊时应有针对性,适合当地农民群众需要,在品种上体现多样化、广泛性,在形式上注重图文并茂、易学好记。这就要求县级公共图书馆深入“农家书屋”,了解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把他们急需的书刊资料及时送到他们手中。
4、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丰富资源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国家已将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支中心来大力扶持,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资源优势,在“农家书屋”建立基层服务点,进一步扩大共享工程的覆盖面。只有把共享工程建设与“农家书屋”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5、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帮助“农家书屋”实现服务多样化
当今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按照当地农村的实际需求,把采集到的相关科技信息、市场需求等汇编成小册子或小报,提供给“农家书屋”供农民群众利用。编印的科技信息资料要注意针对性、实用性和准确性,其内容包括科学种田、多种经营、致富途径,以及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树立良好道德风尚等信息。如长泰县陈巷镇吴田村和新吴村从“农家书屋”提供的厦门、泉州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中看到佛手瓜销路不愁且易于管理的信息,结合两村具有适宜种植佛手瓜的气候和土壤等优势,又从“农家书屋”借来佛手瓜种植技术图书,积极引进和推广佛手瓜高产优质良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种植66.7公顷,年产佛手瓜上万吨、龙须菜200吨,产品近销厦漳泉,远销广东、上海等地,农民年创产值数百万元。两村因此迅速脱掉了贫困村帽子,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总之,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农家书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应看到,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中仍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如各级政府的重视问题、发展投入的持续问题、管理体制的完善问题等,单靠县级公共图书馆很难解决,需要各地政府牵头,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部委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做到资金到位、管理到位,加上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全力配合,使“农家书屋”不断巩固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提升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淑杰.发挥公共图书馆作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2 石岩.如何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为“农家书屋”建设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
3 廖腾芳,周敏.关于县乡村社区图书馆的调研报告[J].图书馆杂志,2005(9).
4 向文强.试论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与职能[J].基层图书馆,2009(11).
5 白芳.乡镇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图书馆学刊,2006(5).
张文珍 女,长泰县图书馆副馆长,馆员。
(收稿日期:2011-04-27。龚永年编发。)
电话:0596-8332529 邮箱:3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