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动态新闻       古籍普查       保护与修复       相关下载
传艺更传心——记福建传习所导师邢跃华先生
2022-03-22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2016年10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在福建省图书馆挂牌成立以来,迄今已历五个春秋。回想传习所成立之初,我们传习所几位学徒都是传拓技艺、拓片修复与装帧的“门外汉”,是传习所导师邢跃华先生手把手地指导教学,使我们有幸成为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邢老师和弟子们在拜师仪式上合影

邢老师是山东人,高大敦实,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位“慢热”的人,可是在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他是一位风趣幽默且和蔼可亲的长者,在面对学徒及学员们实操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不断亲自示范,务必让大家听清楚、看明白...这让大家倍感亲切,很快就增进了师徒间的了解,对学业也就增添了兴致和爱好。邢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有任何问题尽管问,会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才说明你真的懂了。”——其教学传授之风,让我们受益匪浅。
    传拓技艺看似简单,想出精品却需要大量的练习。从处理棕刷到上纸,再到上墨,都考验着操作者的耐心与经验;而拓片修复与装帧技艺要有古籍修复的基础,但又与古籍、书画的修复及其装裱技艺有较大的区别。邢老师在担任传习所导师的这五年中,对传拓暨修复技艺的要求十分严格,实操中反复演示,详细说明,在其耳提面命般的指导教学下,传习所的几位学徒及至参训学员们都不同程度提升了技艺。可以客观地讲:邢导为福建传习所乃至整个福建省的古籍保护事业付出良多,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一、言传身教,修复大幅拓片
    1、《重修忠懿王庙碑铭》拓片
    《重修忠懿王庙碑》坐落于福州闽王祠北墙。宋开宝七年(974),吴越福州刺史钱昱立碑,原碑高3.58米,宽1.8米,下承龟趺,铭文载王审知世系、一生功绩,以及吴越改府第为庙祀的经过。闽王信仰是流行于福建、台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民间信仰。《重修忠懿王庙碑铭》记录了闽王王审知的治闽事迹,其拓片可谓为一份独特的史迹载质。福建省图书馆于早年收藏《重修忠懿王庙碑铭》(简称“闽王庙碑铭”)拓片,该拓片分上下两片,系日久而自然断开,宽1.7米,上片长1.8米,下片长1.7米。其主要破损形式有虫蛀、断裂,另有部分碑文蚀缺。
    由于该藏品尺幅巨大,修复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值“第三期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暨第一期福建省传拓培训班”开班,邢老师决定将这件拓片的修复作为这次培训班的授课内容,带领传习所学徒及培训班学员共同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经仔细研究,邢老师制订了详细而周密的修复方案,指导学徒及学员们做好分工,大家共同努力共计用时21终于完成了这件碑拓的修复“工程”,并将上下两片合成为一张整拓
    其实,一开始就直面如此巨幅的拓片修复,许多人心里难免忐忑,不禁嘀咕道:我能行吗?然而,邢老师的笃定和从容,让大伙儿逐渐树立起了信心,大家按照邢老师的嘱咐和指示,克服初上手时的颤抖,放松心情,跟着邢老师认真操作,终于圆满完成了这门课业。大家无不长吁一口气,但同时又兴致盎然,至此增添了一点自信——我们还是能做到的!
    修复这件巨幅拓片,邢老师为之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在每一个节点上都反复琢磨,再三交代,亲自动手,带领大伙儿一块修复这件拓片。没有老师的这番用心操作和鼓励,很难想象这件沉睡已久的破损巨拓能够醒过来,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次难忘的修复经历永久地铭刻在了学徒和学员们的脑海里。

                                                                                                     

                                     邢跃华老师带领学徒暨参训学员在修复《闽王庙碑铭》拓片

                                  
                                                     
《闽王庙碑铭》拓片修复前后对比图

 2、《天妃灵应之记》拓片
    《天妃灵应之记》原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额书有小篆“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字框的上端及两侧阴镌线刻如意云气纹,顶端正中涌出一轮圆月,石碑正文四周镌刻着缠枝蕃莲花纹。正文楷书直下计31行,首行68字,全文共1177字。碑文记述明永乐年间,郑和率远洋船队七下西洋的经历,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价值很高的实物史料。抗日战争期间,为使文物免受战火,曾将此碑运至南平市保存,现存于福州市长乐区郑和史迹陈列馆,福建省图书馆收藏有该碑的拓片。
    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郑和下西洋与起源于福建的妈祖信仰联系起来,《天妃灵应之记碑》(以下简称“天妃碑”)无疑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的文物。该拓片为轴装,长2.2米,宽0.85米,卷端题签书“郑和书天妃庙碑”,其主要破损情状为老化、虫蛀、撕裂,另有部分碑文缺失,若不修复,已很难展开观赏。鉴于该藏品的文物价值及修复难度,2018年,在“第三期福建省拓片修复与装帧培训班”上,邢老师再次带领传习所学徒及培训班学员攻克了修复难题,圆满完成了修复。修复后的《天妃碑》拓片立轴高2.3米,宽0.9米,基本达到了修旧如旧。 
  
                      

                                               
                           邢老师指导学徒们修复《天妃碑》拓片

这两件馆藏碑拓破损严重,修复难度极大。“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在邢老师的亲自操持下,学徒们用心襄助,终于完成了堪比“工程”的修复作业。这不仅仅只是完成一门课程,其于省图书馆乃至全省的古籍保护事业,以及技艺传习、文化传承与弘扬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有幸参与了这两件珍贵拓片的修复,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艺,更学到了敬惜字纸、关爱文物的艺境。

                          
                          
天妃碑》拓片修复前后对比图

二、薪火相传,技艺永续

在短短的五年内,一干学徒由“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女汉子”,不仅仅是胳膊粗了,腰杆子硬了,更重要的是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走上校园讲堂,授课传道。2017年12月12日,“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三明学院古籍修复站”在三明学院图书馆挂牌成立,福建传习所导师助理林凤受聘为修复站指导教师,金玥负责协助工作。同年十二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聘请福建传习所导师助理林凤为该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客座教授。2021年3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又聘请福建传习所学徒金玥为该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教师,负责为该校学生讲授“拓片修复与装帧”和“古籍版本学基础”两门课程,将修复技艺带到校园中去,传承开来。
    成绩的取得除了学徒自身的努力和付出,离不开邢老师悉心传艺之功,正如传习所导师助理林凤所言:有邢老师的指导帮扶,我更加自信了!

三、守藏精神,赓续文明

邢老师是个有心人, 2018年,邢老师在来福建省图书馆传习工作时将随身带来的一方砚石交到了省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许建平的手上,此砚石镌有“守藏之责 重于守土”八字,由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拓片鉴定专家仲威老师书写,邢老师将之篆刻于这方砚石之上。其所用心与着意,大家甚为叹服——图书馆人就是肩负着守藏之责,我们不仅要保护好馆藏文献,还要守藏住这些历史典籍,至臻“传承文明,服务社会”这一境界。

               

                                                  “守藏之责重于守土”书题暨刻石

迄今,这块浓缩了业界共识、寄托着上海图书馆古籍保护同仁用意的勒铭砚石,已入藏福建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同时也将邢老师在福建传习所“传道、授业、解惑”的事迹具象化,永远铭记和典藏在了福建省图书馆。

                
                       
邢老师郑重展示《守藏之责重于守土》石刻

在大家的眼中,邢老师早已是身怀绝技的“刻、拓、裱”行家,但是其为人却十分谦和。他常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学习技艺是无止境的,他不仅毫无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我们,还鼓励我们多从别人那儿汲取技艺的长处,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惟有这般,才能不断进步,助益自身持续提升。
    技法如此,心法更甚,这是我们从邢导那儿学到领悟到的技艺真谛,以此实践和应用,让我们受益终身。

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  综合报道 

                                       2022.3.22

 

 

 

[返回]  [关闭]  [首页] 
主办:福建省文化厅
承办与制作:福建省图书馆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2005-2007 福建文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