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海从侨批概念、侨批业发展简史、侨批表征与福建侨批分布入手,讲述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Memory of the World)的历程,阐述了侨批的历史人文与金融文献价值。

在讲座中,黄清海特别赞赏福建省图书馆独具慧眼,早在10年前就重视侨批的收藏与保护工作,并举办了这次侨批宣传活动。他认为,侨批宣传既是文化活动,也是经济活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侨批宣传活动,唤起人们对侨批时代的回忆,进一步加深侨亲与侨胞的亲情关系,这对于通过文化软实力促进福建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后,参加讲座的读者来到了“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珍品实物展”展厅,兴致勃勃地观看了147封百年跨国两地书——侨批。展期从12月15日至12月19日。

此次展出的侨批,是黄清海从个人20余年所收藏的上万件侨批中甄选出来的。此次展出的侨批实物,包括有辛亥年同盟会侨批书信、华侨名人侨批、热血青年返国抗日的书信、特殊时期家书、中国银行与侨批、侨批美术封、汕头侨批、南洋侨批等。这些弥足珍贵的侨批,涉及的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涉及的侨居地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涉及的侨乡除了本省厦门、泉州、漳州、福州、莆田、龙岩等地外,还包括广东潮汕和海南等地。据了解,全方位、系统的侨批实物展览在福建尚属首次。
这些展出的侨批多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孝悌文化、“诚实守信”的信义价值观,以及“海纳百川,爱国爱乡,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精神,同时侨批的款式及图案设计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让人们观后即对侨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侨批的存史价值和世界性的意义。
据了解,参加侨批讲座和展览的读者主要来自档案部门、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福建医大、江夏学院等)、文史界、金融界等。各方反馈的评价来看,此次活动可谓成功和圆满。
新华社福建频道报道说,有观展市民感叹:华侨外出奋斗都有自己的原因,这些侨批让我们对那个年代华侨生活的了解更丰满。
多位省人民银行金融研究专家冒雨前来观展,纷纷表示:“这些侨批有许多是中国早期的汇款凭证,弥足珍贵,是研究中国金融历史的重要依据。”
中新社视频作现场采访,参观的福州市民感慨道:“以前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看了就觉得重温抗战的历史”、“华侨他肯定是出于各种原因出外奋斗,然后他出外奋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能生活所迫,那么这种也可以反映说他一种奋斗史”…… 不少年纪较长的市民表示,侨批勾起了他们对侨批时代的回忆,特别是在信件往来日益减少的信息化时代,保留侨批文物,真的是意义深远。
展览最引人关注的是一封“辛亥年菲律宾与漳厦同盟会侨批书信”。这是菲律宾华侨、同盟会会员陈松铨给友人黄开物的侨批,记述了当年菲律宾华侨演戏筹款捐助革命军的情形。泛黄信纸上的墨迹久经岁月,饱含了动荡年代中海外华人的深切爱国情感。
福建省图书馆在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后不久,举办这次侨批珍品实物的公益展览及讲座,并以此为契机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得到了多家新闻媒体的重视和支持,展览之前和展览期间,新华社福建分社、中国新闻社、福建日报、福建侨报、海峡都市报(闽南版、福州版)、东南快报等媒体作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海外网、八闽集邮网等10多家网站做了转载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福建分社为此专门制作“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珍品实物展”网页,中新社还摄制视频报道《百余封侨批实物亮相福州,见证百年跨国两地书》。

为增加乐趣,留下记忆,黄清海特刻制一枚纪念戳,加盖在2014年邮政贺年明信片上,作为活动纪念品奉献给开展首日的参观者,使得此次讲座和展览活动更加生动和活泼,亦显得丰富多彩。
方挺 王靖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