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报告202408◇综述:开启万亿新空间,低空经济“腾空而起”
2024-03-08 04:30:00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无人机、无人配送、飞行汽车等概念逐渐走入大家视野,相关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低空经济,并将其定调为战略新兴产业,随后中央及地方政策频发、大力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nternational Digital Economy Academy,简称IDEA研究院)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2.0)》,低空经济有望打造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万亿级全新产业链,该机构预计到“十四五”末,低空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5万亿元。本文以“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为主题,汇集专家见解及典型案例,供阅者参考。
一、低空经济的概念与应用场景
(一)低空经济的含义
“低空”通常指与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经济是以这部分空域为依托的经济活动,以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汽车等为牵引,涉及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旅游、空中管理等众多行业。
(二)低空经济的产业构成
从产业构成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含低空飞行、低空制造、低空保障及综合服务四个重点环节。低空飞行是核心产业,主要拉动对电池、芯片、电控及操作系统等新需求,释放低空经济消费潜力;低空制造提供低空飞行载体相关的产业与服务,包含了芯片、复合材料、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及相关原材料及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无人机的整体研制;低空保障包括了低空空域管控系统及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综合服务指航天器与金融、租赁、教育培训、文化传媒等相关业态的结合,有助于全面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及消费潜力,更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的美好需求。
(三)低空经济的典型应用场景
发展低空经济,通俗地说是把“路”修到低空去。在这条新“路”上,同样会出现“路上的车”、“开车的人”、因“路”而富的产业。曾经因为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道路而兴起的繁荣,同样将是未来低空经济里蕴藏的广阔机遇。
1.助力未来农业
无人机+智慧农业打造未来农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超级棉田”通过应用极飞农业无人机、遥感无人机、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设备及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施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由此实现了“两个人管理3000亩棉田”的高效作业。
2.优化公共服务
(1)超强运载
低空设备已在多个救灾抢险场景中“大显身手”。联合飞机研发的最新版共轴无人直升机拥有一系列硬核本领:携带超过200公斤的救灾设备及物资,最高升限6500米,可在5000米的高原上起降,在空中可抗8级大风……从雪原到海岛、从戈壁到高原,全国除了珠穆朗玛峰,其他地方都能到达。据悉,此类“天生神力”的“大”无人机已在多次抢险救灾中现身。
(2)智慧巡查
低空设备将解决传统巡查方式时效低、误判多、成本高等问题。
有企业自主研发了基于5G和AI技术结合的无人机智慧巡查系统,利用无人机航拍图片,通过AI识别和数据比对,自动提取疑似违建信息,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相结合,全面提高巡查发现和执法取证的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已在深圳、荆门、揭阳等多地常态化运行。可
深圳一企业研发一套无人机、智能机场、远程调度巡查平台,打造“地空一体远程调度巡查系统”,在生态环境监管领域实现无人值守7×24h全自动化生态环境低空巡检作业,快速有效取证,环境污染应急事件5分钟到场响应,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常态化巡查和应急支援,提升环境治理工作无人化、可视化、数智化水平。
(3)多场景智能服务
低空作业设备将打造更加智慧安全的公共服务。如,在医院的楼顶,面临危急情况的患者,迅速通过直升机转移救援;在农林山区,行业无人机来回穿梭,迅速完成山林的扫描和各项数据监测,智能生成数据回传并相应处理;在森林密集区域,直升机快速出动、空中灭火,监控森林火情。
旅游景点已率先采用低空设备优化服务模式。国内黄山风景区在远离行人步道区域开辟的无人机运输航线,采用单行线双机运行模式,景区日常经营所需的肉类、蔬菜等鲜活物资、矿泉水、大米,以及打包垃圾、淤泥等物资,都能通过无人机进行运输作业,基本涵盖景区日常经营物资、应急物资等各类物资运输需求。
3.推动出行变革
(1)跨省飞行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部、科技部等部门已部署新型载运工具研发,推进空中交通服务。在这轮出行变革中,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成为创新热点。相比于消防救灾、运送投递等已被传统无人机广泛涉足的领域,一些企业正在研发的新型载人飞行器“倾转旋翼飞机”,为未来的交通出行提供另一种选择。倾转旋翼飞机融合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优点,起飞和降落时类似于直升机,不需要跑道,只需提供几个车位大小的空间;飞行状态下,螺旋桨会改变方向为飞机提速。该款无人机最多可搭载14人,从上海飞往北京只需1.5小时,而且是“门到门”直飞。
(2)空中通勤
用空中通勤告别上下班的拥堵,这样的场景正从科幻电影变成现实。在安徽,全球首款商业落地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合肥骆岗公园正式实现常态化飞行;深圳“空中的士”的版图持续上新,从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飞往福田CBD(中央商务区)的通勤航线,将两地间的出行时间从地面的60分钟缩短到了13分钟。
4.高效低空物流
物流产业对配送速度的要求最高,低空配送将成为提升配送效率的最佳解决方案。美团自2017年开始了无人机配送服务的探索,2021年初在深圳完成了首个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截至2023年8月底,该平台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总计落地7个商圈、17条航线,可为14个社区写字楼、4个5A级景区提供无人机配送服务,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18.4万单,较传统配送模式提效近150%,为用户节约近3万小时的等待时间。
二、发展低空经济的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恒山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低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拥有万亿级广阔市场空间和远大发展前景。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以通用航空为主体的低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有人机经济规模年增长率超过10%,无人机经济规模呈高速发展态势,年增长率超过20%。目前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已超过1.2万家,无人机注册数已超过83万架,年飞行量约1000万小时,与运输航空飞行量相当。无人机的迅猛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从经济发展规模上看,据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至5万亿元。
(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新支撑
发展低空经济,建设一批平时能运营、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通用机场、通航机队、飞行人员以及航空维修保障队伍,可有效填补军用机场网络的空白,有利于加强国防交通运输能力、增强航空后备人才储备、辅助军队完成军事任务,在国防和军事领域作用特殊而明显。
(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
低空经济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立体性特征,在当前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由“平面”向“立体”模式转变,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例如,通过发展航空物流、公务航空、航空水域监测、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四)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新手段
发展低空经济,可有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航空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安防、政务执法等领域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仅就公安系统来讲,警用无人机已发展到1万余架。
三、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积极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2010年以来,国家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
2022年1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
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轻小型固定翼电动飞机、新能源无人机等创新产品应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有望开启低空经济的发展元年。1月4日,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民航将大力服务低空经济发展,包括支持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二)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各种低空飞行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的公共服务热点、消费热点和经济新业态。
1.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目前,我国的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低空经济体系的整体布局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恒山表示:“低空经济既承继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其一,在民用无人机方面,当前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全球70%以上的销售额,并掌握着无人机的光学技术、电动能源技术等核心技术。其二,我国的通用航空潜力巨大:通航“十四五”计划的出台、通用机场的建设、航空企业的增多……一件件措施的颁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我国的通用航空加速追赶“头部玩家”。
2.低空经济产业迅猛发展
自2017年以来,全国无人机保有量、企业数量、持证人员数量、飞行小时数都保持了15%左右的年均增幅。民航局发布的《202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多达15130家,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70.0万个,注册无人机共95.8万架,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2067万小时。2023低空经济发展大会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已超过111万架,与2022年底相比增幅达15.9%;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已颁发18.2万本,全国注册无人机运营企业已超过1.7万家。赛迪顾问发布低空经济数据显示:10年间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增长16倍。从各年度看,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由2014年的852件增长至2023年的1.4万件,增长近16倍,且近3年持续保持超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公开。
3.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低空经济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研发设计、原材料、零部件制造、集成,中游的导航、通信、飞行控制、空域管理以及下游的多场景应用与服务。我国上市公司各施所长,正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布局。
中信海直目前已发展应急救援、城市综合服务、低空游览等陆上通航业务。中信海直方面表示,公司未来3年到5年会充分挖掘低空经济政策潜力,发展和探索无人机、短途运输、低空游览和产业链延伸在内的新业态领域。
广汽集团已对飞行汽车领域进行探索并取得成效。2023年6月,广汽集团首款飞行汽车GOVE亮相,其采用先进的分离式机体构型,实现飞行舱和底盘的自由分离或组合。广汽集团计划到2027年推出飞行汽车示范运行方案,打造城际立体出行样板。
顺丰、美团等多家企业已开展低空飞行试点试验,推动无人机末端配送业务。
(三)全国各省市竞逐黄金赛道
低空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当前国内各地正争相布局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潮头。
1.上海:抢先布局“低空经济”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2022年9月,上海市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目标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其中,在空天利用领域,上海提出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聚焦智能机载、复合材料、新能源动力创新,研制超音速、翼身融合等新一代商用飞机,推动氢电池、氢涡扇等氢能飞机技术验证示范。研制低成本卫星和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加快宽带通信卫星发射组网及商业运营,积极利用空间频率和轨道资源,建设陆海空天领域全天候、全球性卫星互联网。
目前,上海金山、松江、杨浦等区正积极布局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2023年6月,金山区出台《金山区关于推动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深化建设华东无人机基地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未来将加快无人机体系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协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无人机产业集群。到2025年,金山区无人机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100亿元、企业市场估值达到100亿元,形成50项体系化创新成果,打造“100+”应用场景,实现飞行服务“一网统管”,并形成一揽子制度创新。
2.江苏南京:深耕无人机产业
2023年9月25日,《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核心区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浦口高新区正式发布,总投资超20亿元的7个产业项目落地,3个应用场景签署共建协议。长江北岸,一条涵盖研发设计、生产组装、运营服务、行业应用等多个环节的无人机产业生态正加速构建。
(1)从零起步,打造产业集群
依托名校名企建高地,产业链上下游加速集聚。研发制造领域的长空科技,运营服务领域的迈杰科,低空管理领域的智慧航空……目前,浦口高新区已基本建立涵盖发动机、芯片、机身结构件、高精度导航、飞行控制、摄像监控等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
多年来,浦口高新区围绕试验区建设目标和要求,迅速构建起以“一中心、两平台、三空域、多场区”为核心支撑的无人机运行与管控体系。在南京航空航天产业布局中,浦口高新区是五大“集聚区”之一,依托无人机基地及飞行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发展无人机产业。几乎覆盖浦口全区的空域资源,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落子布局。
(2)精耕细作,厚植创新生态
从2014年起,浦口四任“科技镇长团”团长均来自南航,而且清一色与无人机产业相关,相继促成浦口区与南航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推动无人机研究院等20余家创新平台落地。也正是因为与南航的深度合作,浦口无人机产业白手起家、异军突起,目前已经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闭环。2023年底,南航牵头7个国家、13家机构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智能无人机国际产教联盟“创新实践基地”,选址在浦口高新区。
无人机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代表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顶尖水平。自主飞行、精准定位、遥感成像都需要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浦口高新区结合无人机产业发展需求,提前布局量子通信、AI芯片、智能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赛道,推动数字经济与无人机产业“比翼双飞”。
2022年9月,南京数字芯城正式启动建设,浦口高新区将在科创片区2.28平方公里范围内聚焦AI芯片及应用赛道,推动芯片、无人机、人工智能、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资源集聚。同时,数字芯城还将加快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打造数字赋能产业创新平台、数字场景示范应用先行区、数字经济创新生态活跃区、数字城市魅力宜居活力区。最新的建设成果是,高新区未来数字谷上半年已经竣工交付,预计年内将有10余家企业入驻这一高品质载体。
3.浙江: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的成熟供应链
(1)完备贯穿通用飞行器生产、销售、运营的产业链
科比特创新、航天彩虹无人机等26家整机企业中,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的已有6家。根据浙江省经信厅此前提供的数据:2022年,浙江省智能无人飞行器行业产值20.44亿元,同比增长5.73%;年增加值5.85亿元,同比增长5.18%。
根据《浙江省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截至2020年底,浙江建成投运A类通用机场11个,数量全国排名第三;行业示范效应逐步显现,获批军民融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及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试点,宁波、绍兴入选我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千岛湖旅游区、天姥山风景区列入国家低空旅游试点项目,并设立全国首个省级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德清、建德、新昌等通航小镇加快建设,高空跳伞、低空游览、科普研学等通航新型消费日益活跃,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业态多样的浙江通航发展模式。
宁波出台《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技术和供应链的成熟,加上行政层面的试点绿灯,低空经济从技术到产业化的关键一步,已经箭在弦上。
(2)出台激励政策,推进“飞行汽车”落地
《浙江省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构建服务民生、融合创新的通用航空新发展格局,建设通用机场基础支撑网、低空航线网、航空救援网和飞行保障网,打造服务民生、融合发展的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通用航空先行示范省。规划中,浙江通用航空未来发展有了蓝图:在培育航空产业体系上,支持航空制造业模块化发展,以台州、绍兴、嘉兴为重点,全力支持大中型通用航空器及其关键部件的生产基地建设。依托通用航空小镇建设,提供通用飞机维护、定检、飞机加改装服务,提升通航飞机维修能力。大力培育通航新消费新业态、大力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支持在城市内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和综合执法等。
建德正在编写《建德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计划提出在传统通航业态的基础上,将eVTOL等低空生产服务方式进行融合,打造集研发、生产、试飞、验证、应用、服务、智慧管控等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低空经济形态。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雷甸镇党委书记陈奇介绍:“德清将在研发、制造、培训、运营、短途运输、新兴产业eVTOL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的补贴和支持。”
4.安徽芜湖:培育通用航空产业,拓展低空服务场景
近年来,芜湖市抢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契机,大力培育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不断拓展低空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生态。该市通航产业产值实现了6年翻6倍,成为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
(1)科学布局航空产业园区,推出利好政策
通用航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芜宣机场和航空产业“落子”芜湖市湾沚区,芜湖正式开启航空新兴产业“聚集地”和低空经济“新发地”的新布局。以航空航天高端研发制造为主导,芜湖市全力打造“航空生态圈”,先后获批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安徽省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省航空特色小镇等。目前,该市已集聚140个通航产业核心及关联项目,在业内赢得了“大飞机看上海,小飞机看芜湖”的美誉。
应用场景创新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芜湖市积极探索观光旅游、应急救援、气象探测、城市管理等12项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在全国首开到黄山、建德、上饶等通航短途载客运输固定航线。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概念规划、总规修编、高铁货运和空高联运规划陆续明确……伴随“新集群”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该市还将拓展更多“低空+”应用新场景。
历经十年发展,芜湖现已形成涵盖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通用航电、航空部附件、临空经济、低空运营等产业链,聚集研发、制造、运营、维修等产业链企业近200家,培育钻石飞机等低空制造细分领域“单打冠军”12个,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芜湖通航产业产值从2016年的5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16亿元,实现了6年翻6倍,成为安徽低空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
(2)聚焦项目招引,完善企业培育链条,增强孵化载体内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其一,加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探索“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实践,与大院大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培育60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钻石飞机、海鹰无人机、航瑞动力、华明航电等企业攻克24项卡脖子技术,取得20项国内第一。
其二,对标绘制、有序填充航空产业链全景图,围绕联合飞机等重点项目,打造无人机研究院、生产制造基地、试验试飞基地、应用示范基地、售后培训基地等“一院四基地”,吸引国内首家无人直升机国际培训与试飞基地、安徽蓝天国际飞行学院等签约落地,2023年新签约项目19个。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联动中国四维、国家资源卫星中心启动建设以遥感卫星数据应用及北斗卫星应用为发展方向的大数据生产、制作运营产业孵化器。
其三,践行“双招双引”一号战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启动运营,华明航电、航瑞、联合飞机等陆续入驻。湾沚区芜湖航空产业园获批民航类唯一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成功争取到通航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累计引进航空高端人才800余人,申报45个省、市高层次人才团队。
5.广东深圳:全速竞飞“低空经济第一城”
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全球低空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深圳率先发力,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场景应用为驱动,高效推进产业发展布局,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向着“低空经济第一城”全速竞飞。
(1)蓄势高飞,持续发力低空经济
近年来,深圳提前规划布局,从战略层面抢抓低空发展先机。率先成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加快低空经济产业顶层布局,不断加码政策,打造经济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2022年底,《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出台,为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初,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10月,《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一稿征求意见稿)》亮相,为促进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新年伊始,深圳更是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从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助力低空经济产业“高飞”。
深圳各区闻“风”而动,纷纷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定位进行战略布局,出台发展低空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抢滩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福田区推出4大行动布局“天空之城”;罗湖区在水贝国际中心首开空中航线体验;南山区拟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剑指“世界低空经济高地”;盐田区公布了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丰富低空文体旅游经济业态;宝安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对单个企业最高补贴3000万元;龙岗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政策已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飞谷”;龙华区发布国内首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坪山区率先开通直升机空港固定航线等。面对汹涌而至的低空经济新浪潮,紧握风口,抢占先机,深圳低空“军团”已然在奔跑路上。
(2)年产值近千亿元,深圳领跑全国
深圳发展低空经济同时具备良好产业基础。以低空支柱产业无人机为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目前已拥有成熟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链条,覆盖生产制造、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商业应用、人才培育等诸多环节,聚集了大疆、丰翼科技、道通智能、路飞智能、天鹰装备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条完备度,世界领先。除了无人机外,深圳快速发展的低空产业还涵盖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以及包括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在内的各种低空应用场景等,形成了长链条、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
四、国外低空经济的发展模式
全球低空,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闹。欧美国家也各自发展出自己的低空经济模式。
(一)美国市场竞争型模式
美国较激进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市场竞争型发展模式。美国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低空经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实施监管并举。一方面,作为全球创新技术引领者,由于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物流、电力、石油行业、军工等方面的先进用途,美国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无人机技术及产品,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面临低空经济领域市场竞争加剧和企业进入增多,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出台了系列监管措施,保障和规范了低空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英国开放市场型模式
英国较开明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开放市场型发展模式。英国发挥开明政府作用发展低空经济,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支持新政策。鉴于低空经济的相关技术不断发展,政府积极支持低空经济及无人机技术,重点应用到监测农作物生长,测量和检测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及安全性,开展物流配送等传统优势领域;同时,针对新生业态,政府积极制定低空经济及飞行器的相关资金扶持政策。
(三)德国社会市场型模式
德国相对中和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可概括为社会市场型发展模式。德国运用社会和市场相结合发展低空经济,努力培育低空经济市场活力。相比英美国家,德国低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受制于现行相对落后的制导定位技术和严格的空中管制法律。鉴于此,德国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开始大力投资低空经济和研发精准导航及飞行技术;同时,政府开始简化企业无人机的注册、飞行等相关程序,试图提升本国低空经济市场发展活力。
五、我国发展低空经济面临的挑战
低空经济是一个新的课题,与许多新兴产业一样,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许多“成长的烦恼”。
(一)低空经济政策保障薄弱
低空经济市场主体、制度、政策、法规等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其一,通用航空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形成,很多作业价格标准近十年没有变化,已无法匹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速度。其二,无人机等新兴业态的政策法规滞后,导致无人机低空飞行无规可依。其三,地方政府购买通用航空服务的力度不足,市场主体参与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依赖财政补贴情况较普遍。其四,企业得不到满足要求的飞行管理服务。
(二)空域资源管理机制欠缺
空域资源尚未形成高效协同管理机制。其一,军地民(航)三方对空域使用诉求不同,加之无人机的大量使用,导致一些地区空域使用矛盾突出。其二,军民航现有一线管制人员数量少,随着低空飞行活动逐渐增多,在管理上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其三,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制定时缺少协同呼应,没有形成合力: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未能充分与军队进行沟通,缺乏对空域使用和管理的知识储备,导致部分政策和规划无法执行,存在“只顾地、不看天”现象,造成规划难实施、项目难落地等问题。
(三)风险隐患亟需监督和管控
低空经济安全生产面临风险:一是无人机存在飞行安全问题,如出现飞行故障、飞行区域冲突、遭遇攻击等;二是无人机存在数据安全问题,如飞行路径、客户信息、摄像头和传感器获得的实时图像等隐私数据容易被黑客窃取;三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不可避免要面对低空经济带来的噪声以及排放问题,维护公共生态利益将伴随低空经济发展始终。
(四)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在通用航空器领域,欧美仍占主导地位,我国与之差距仍较明显。美国在册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占全球约一半,欧美制造交付量占全球交付的约70%。目前全球范围内通用航空器用途的机场,美国约1.9万个、巴西约4000个、法国约2300个,我国在册通用机场仅423个。
(五)高新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其一,国内低空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尚存短板,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通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国产率仍然较低,存在“卡脖子”等安全风险。其二,受限于定位导航技术、通信技术、感知技术、计算能力和智能算法的发展进程,政府难以对低空进行有效的管控,对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低小慢”飞行器,“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的问题尤其突出。
(六)低空经济人才储备有待提升
我国在引领性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原因在于我国仍较缺乏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制约了数字创新包括新经济的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新经济产业,对机械、电子、软件、管理等多个领域的高端人才存在较大需求缺口
六、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低空经济顶层设计
及时研究未来中长期低空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统筹空管改革和经济发展。其一,加快研究出台与低空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的财政、金融、产业、市场监管等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支撑保障能力。其二,强化多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融合与衔接。其三,加快推进无人机产业顶层设计,持续巩固和提升我国无人机产业国际领先地位。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
一是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低空经济发展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物流安全、应急管理、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需统筹现行相关法律并依据具体行业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二是加强监管。对低空飞行器加强监管,设计“军、地、企”三位一体监管机制,对飞行器进行溯源式闭环管理,针对低空经济新业态,如无人机外卖业,设立准规制机构,避免平台企业垄断和价格歧视行为等。
(三)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新业态新模式
其一,加强地方政府与无人机行业的协同配合,制定有利于提升本地生产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地方性政策,推动无人机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其二,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无人机“急用、好用、管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特别是在警用安防、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政务飞行中推广无人机新应用,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其三,积极鼓励低空物流、农业植保、工业巡线、勘探测绘行业,借助无人机有效提升其生产效率,大力拓展无人机本地化应用场景。
(四)强化军地民协同机制
其一,加强地方政府在低空空域资源协调、提升协同共管能力等领域承担更多责任,降低和分解安全责任集中现状。其二,结合经济发展需求,深入研究空域使用需求,在低空空域分类划设、低空航线网络构建、飞行审批程序优化、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联合监管机制建立等方面加强军地协同。
(五)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加强运营管理的规范化,确保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和安全性。其一,要协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加快建设统一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将空中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像高铁、高速公路和运输机场一样融入城市交通系统。其二,支持社会资本依法参与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
(六)破解关键技术领域的高瓶颈
其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梳理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开展攻关,重点攻关无人机传感器及芯片、无人机飞行控制、低空数字化管理平台、高精度地图、高密度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其二,布局一批重大科研机构平台,承担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适航检测等功能。
(七)持续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要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一,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低空经济领域的研发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二,不断优化创新创意创业氛围,为人才提供良好生活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术平台,提供丰厚薪酬待遇和便利的国际化交流。
七、结语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低空经济蓄势待发,一个新的增长极呼之欲出,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向未来,乘势而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多措并举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让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深圳特区报.把握黄金新赛道 助力广东加速跑[EB/OL].(2024-01-23).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401/23/node_A02.html#content_3170662.
[2]林然.低空经济开启发展元年 关注eVTOL产业进展[J].股市动态分析,2024(02):52-53.
[3]孙越,姚豆豆.让低空经济真正“展翅高飞”[EB/OL].(2024-01-19).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01/19/content_565854.htm?div=0.
[4]深圳特区报.深圳全速竞飞“低空经济第一城”[EB/OL].(2024-01-10).https://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11094367.html.
[5]成都日报.竞速无人机赛道,成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报告建议——成立低空经济关键技术创新中心[EB/OL].(2024-01-04).http://sc.china.com.cn/2024/yaowen_0104/521639.html.
[6]人民日报海外版.让低空经济飞得更好更远[EB/OL].(2024-01-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454154508763587&wfr=spider&for=pc.
[7]证券日报.政策落地助低空经济高飞 上市公司竞逐新赛道[EB/OL].(2023-12-30).http://www.zqrb.cn/finance/hangyedongtai/2023-12-30/A1703867820872.html.
[8]经济日报.“低空经济”热起来了[EB/OL].(2023-12-18).http://views.ce.cn/view/ent/202312/18/t20231218_38832468.shtml.
[9]浙江日报.低空经济,怎样飞得更高?广阔的市场前景给浙江带来机遇[EB/OL].(2023-11-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944224395759443&wfr=spider&for=pc.
[10]文汇报.“打飞的”将现增强版,低空经济“等风来”[EB/OL].(2023-11-1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2776872690230640&wfr=spider&for=pc.
[11]陈志杰.加强天地融合智联,助推低空经济腾飞[J].信息通信技术,2023,17(05):4-7.
[12]安徽日报.“低空”起航,芜湖想飞得更高[EB/OL].(2023-10-13).https://www.wuhu.gov.cn/xwzx/zwyw/38728760.html.
[13]新华日报.浦口高新区深耕无人机产业掘金“低空经济”:起飞!梦想就在眼前[EB/OL].(2023-09-26).http://jres2023.xhby.net/ly/ssf/202309/t20230926_8100262.shtml.
[14]湖南日报.低空经济如何高飞[EB/OL].(2023-09-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7787814020354378&wfr=spider&for=pc.
[15]张雄化.低空经济兴起及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深圳的视角[J].特区经济,2023(08):15-19.
[16]钟媛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J].产业科技创新,2023,5(04):20-22.
[17]郭辰阳,敖万忠,吕宜宏.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J].财经界,2022(25):36-38.
[18]项安忆,章小果,秦悦等.从天而降的外卖:无人机配送走到哪一步了?[N].澎湃新闻,2023-11-23.
[19]“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改革创新」范恒山: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EB/OL].(2022-06-06)[2024--03-07].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39231.
[20]马姝瑞,朱青.我国现有实名登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超111万架[EB/OL].(2023-09-15)[2024--03-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7085661737368666&wfr=spider&for=pc.
[21]李洋.低空经济开启万亿元新空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