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报告202317◇综述:“文旅+”赋能会展业 探索城市新发展——各地推动“文旅+会展”深度融合实践

2023-04-28 02:54:00    字号:

  推进“旅游+”是文旅部“十四五”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成了发展“文旅+”的关键词。其中,“文旅+会展”的协同联动,给行业带来强劲的拉动效应,引起了政府与资本雄厚的市场主体的关注。纵观国际上著名的会展城市,也大都将当地文旅元素融入其中,展示各个地区特有的魅力。国内会展城市也在积极谋划,利用“文旅+会展”融合发展新动能,推动会展业蓬勃发展。
   一、政策引领,鼓励“文旅+会展”融合发展。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延宕以及各类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冲击,各大会展城市不断推动“文旅+会展”融合发展。上海出台了首个地方性展览项目条例《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其中要求加强展会资源共享,推动进口博览会与商贸、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发展的联动。《广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培育引进品牌会展活动……引导重点展会做大做强,与论坛、推介、演艺、赛事、文化创意等相关活动融合,增强与产业招商、旅游消费的协同发展,提升展会综合效应。《成都市“十四五”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提出,聚焦做优做强航空枢纽、运动赛事、会奖旅游、特色农业四大特色,推动展产融合互促,促进全市会展有序发展和高效协同协作,全力打造产业会展集聚地。
   二、充分开发本地资源,品牌定位,错位发展。一是挖掘当地文化历史资源,打造会展品牌。广州因其为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丝起点城市之一,将品牌定位为“商务中心”,又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定位“岭南文化”、“越文化”吸引国内国际会展。莱阳市由“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莱阳市将军顶西南的红色地层中采集到恐龙骨骼化石”这一段百年历史,大力推广恐龙IP,规划建设白垩盛世数字文旅创新产业新城,构筑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文旅经济、论坛经济和会展经济叠加的县域城市发展示范。二是立足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文化,培育专业化会展。苏州结合自身优势和上海会展的溢出效应大力发展专业化会展,如苏州依其工业园区核心的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举办我国规模最大的纳米技术交流盛会——中国纳博会。贵阳结合贵州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创办贵阳大数据博览会、大健康医药产业博览会、贵州酒博会、绿色食品、绿色建筑博览会等特色会展活动。义乌依托义乌世界小商品集散中心优势打造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发展至今形成了“专业市场+展会”的固有模式。三是探索“一会展两地”新模式,叠加优势,实现联动发展。2022年底,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以“一会展两地办”的创新方式在澳门和横琴粤澳深合区举办。“一会展两地”的形式,使展会在立足澳门面向世界开放的优势同时,依托广东庞大的消费人口和市场优势,用足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叠加红利,形成“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为推动合作区会展产业发展,深合区经济发展局与澳门贸促局研究以澳琴会展产业为主题共同推广品牌形象,同时随澳门旅游局前往珠海、中山等大湾区城市宣传横琴文旅资源,强化琴澳文旅品牌形象。
  三、完善会展旅游服务,提升会展城市形象。一是规划建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的展会集群、奖励旅游集聚区。苏州近些年重点建设和完善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太湖文化论坛等会展设施,根据布局规划,建设和完善沿湖环山休闲旅游产业带,形成与苏州旅游资源相融合的国际会议、奖励旅游集聚区,打造一批集产品展示、商务采购、专业论坛、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会展。国家商务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天津计划今年进一步提升绿色生态屏障·辛庄湾等大型生态节点,有机衔接国家会展中心和绿色生态屏障,充分彰显森林会展、氧吧会展、绿色会展、田园会展等特色。二是会展现场融入文旅元素,彰显地域文化和精神。第29届陕西农高会同步举办陕西乡村旅游产品推广展,通过当地文旅元素的创意设计,让展区具有视觉冲击力、特色辨识度和文化感染力,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味觉、视觉、听觉体验。三是提升周边服务,提前规划会展旅游的配套预案。完善的会展旅游周边服务将提升会展城市竞争力,国内知名会展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拥有完善的配套硬件设施。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不断增加商业设施面积,引进商业综合体、酒店等项目,完善商业配套设施,在展会期间,还计划开通连接天津站、天津南站、天津机场、津滨轻轨的定制班线,增加公共交通、出租车的频次等,满足参展观展人员“吃住游购娱”等各类需求。四是加强会展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汇聚产教融合新动能。专业会展旅游人才能提高展会的质量和层次,专业会展旅游人才应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市场营销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突发情况的应对意识等。海南省为会展旅游人才培养开辟“快车道”,形成了产教双向循环模式。20多年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共计为博鳌亚洲论坛输送志愿者近2000人,学院也因此获得“博鳌亚洲论坛最佳合作伙伴”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