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报告2022008◇政策评议分析报告:各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亮点

2022-03-02 02:57:00    字号:

  目录
  一、国家级《“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亮点
  亮点一:不仅扩容而且提质
  亮点二: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亮点三:随人口形势而变
  亮点四: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二、各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亮点
  (一)《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突出坚持五个“结合”,提升五个“水平”
  (二)《浙江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三)《山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统筹部署
  (四)《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率先提出推动“公共资源随人走”
  参考文献
   
   
  编者按
  2021年,浙江、山西、广东、北京等地相继印发了省级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在2021年末也对外公布并已印发国家级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发改社会﹝2021﹞1946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建省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对有关各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政策解读和媒体报道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总结各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亮点以飨读者。
  一、国家级《“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亮点
  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社部、国家卫健委等21部门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亮点一:不仅扩容而且提质
  《规划》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的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等内容,就“十四五”时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出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同时,促进生活服务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拓展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规划》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持续推进均等化发展目标基础上,首次将覆盖面更广、服务内容更丰富、需求层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规划,提出普惠性发展方向,并将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同步纳入规划范围,打造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蓄水池。
  《规划》强调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一场高质量发展之下的公共消费升级。不过,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有限的公共财政钱花在哪里,要花多少,都需要量入为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说只提供最低水平的公共服务,而是要在保障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与此同时,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不仅是扩容版的公共服务,而且是增强版的公共服务,需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亮点二: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老有所养”并没有进入《“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这份清单只是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涉及了养老问题。到了“十四五”时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纳入了“老有所养”,在养老保险服务之外,增加了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福利补贴等养老助老服务。相比“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规划》中的养老服务的内容篇幅大幅增加,系统性进一步提升,引领性也进一步增强。
  在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看来,《规划》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部署,积极回应了老龄化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新挑战和新需求。“《规划》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对兜底性养老服务、普惠性养老服务和生活性养老服务进行了分类指导,更加有助于我们精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在发展养老服务中的不同职责定位和功能作用。”李邦华说。
  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承担供给的主要责任,提出要实施特困人员的供养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工程,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向低保、低保边缘、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偿和无偿集中托养服务。
  在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支持增加供给,提出要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推进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等。同时提出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在生活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提出要促进养老服务与相关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养老企业的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同时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的产业集群和聚集区。
  下一步,民政部将重点推进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尤其是研究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进一步加快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的发展和制度设计,重点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和保障,创新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也要加强养老服务监管。
  亮点三:随人口形势而变
  人口结构持续变迁,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明显,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规划》指出,当前,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与人口分布仍然不够匹配。
  公共服务与人口变化的挂钩互动是多层次的。在幼有所育方面,《规划》提出,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是1.8个,预计到2025年提高到4.5个。这是《规划》所列“十四五”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主要指标预期增幅最大的指标之一。
  对此,《规划》提出,根据适龄人口变化情况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完善县(市、区)普惠性幼儿园规划布局,及时修订和调整居住区人口配套学位标准,推动城市居住区、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
  另外需要注意的人口因素是人口流动。《规划》提出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这意味着要考虑人户分离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影响。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增长,而他们的公共服务需求如何满足,同常住地政府的责任有很大关系。
  马亮认为,“要建立中央统筹的跨地区公共服务分工合作机制,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和存量公共服务设施更新,都应按照常住人口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规划。要考虑通过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措施,调动常住地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使非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亮点四: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与“十三五”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聚焦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的2个主要发展目标相区别,《规划》将“十四五”住房领域的主要指标增加至3个,并细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包括1个约束性指标,即到2025年,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的保障率要应保尽保;2个预期性指标,即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要应保尽保,实现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目标。
  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十四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点,《规划》再次明确要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新形势下住房制度改革的又一新探索,是激活房地产市场,确保刚需购房者需求,确保房地产积极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47万、60万和40万套(间),均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45%左右;40个重点城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约26%。
  二、各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亮点
  (一)《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突出坚持五个“结合”,提升五个“水平”
   2021年12月28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从“保基本、扩普惠、提品质、优布局”四个方面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框架,提出了40项重点任务举措。聚焦民生福祉得到更大改善,到2025年,北京将基本建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七有”“五性”民生保障指数达到120。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编制紧密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突出坚持五个“结合”,提升五个“水平”。
  一是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水平。适应财政收入放缓现实约束,合理引导预期,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依标准清单供给和管理,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制度基础。
  二是坚持专业发展与融合发展相结合,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统筹发展水平。鼓励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兼容和复合利用,推进建立不同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共享机制,促进民生统筹发展。
  三是坚持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高效利用水平。鼓励腾退空间优先用于补充区域公共服务,打通存量设施用途转换途径,强化低效服务资源提升改造。
  四是坚持建设重大民生设施与灵活布局“微民生”相结合,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在布局建设区域标志性重大民生设施的同时,积极利用微空间弥补非标民生设施,满足群众身边的迫切需求。
  五是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多样化水平。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责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发展。
  (二)《浙江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2021年6月发布的《浙江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高、供给质效更优、体制机制更全,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全面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实现,人民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需求得到高水平满足,打造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建成与共同富裕示范区相适应的高标准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高品质公共服务产品广泛享受,人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幸福板块。
  主要任务包括12大重点任务,主要是“1+11”。其中“1”即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加大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法制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区域均等、人群均等;推进社会领域数字化改革,提升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财政保障,充分发挥、调动国有经济、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积极性,共同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加大公共服务多元化保障等三方面任务。
  (三)《山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统筹部署
  2021年10月发布的《山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统筹部署,首次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规划,与基本公共服务统筹推进。
  此规划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有”为核心,对未来五年全省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进行全面部署。一是围绕“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这一核心目标,立足我省实际,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发展主要目标,同步构建了28项量化指标,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展望。二是围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两大支柱,完善任务体系、制度体系和平台体系建设,构建涵盖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为核心,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为有益补充,具有山西特色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体系。三是围绕“七有”、军人褒扬优抚和公共文化体育九大领域,提出4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37项工作措施,设立6个领域重点工程专栏,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对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作用。四是围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供给各方责权、部门统筹协调、规范资金使用、人才队伍建设、监测考核评估5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规划》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升社会领域民生保障能力。一是推动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十四五”期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力争达到2661万人、485万人、640万人。二是推进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三是确保社会保险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四是持续提升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率先提出推动“公共资源随人走”
  2021年11月24日,《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首次将公共服务划分为基本和非基本两方面,从人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10个方面提出了47项在“十四五”期间需要完成的公共服务指标,包括17项约束性指标和30项预期性指标,指出未来五年广东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
  规划率先提出推动“公共资源随人走”,突出以常住人口为基础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构建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区域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融通共享,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实施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提出“公共资源随人走”的制度原则将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公共资源配置一定要落实到人,防止出现名实不符、名实脱节的现象,让真正承担大量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公共服务的地区实实在在得到公共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王峰.“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一场“因人而异”的公共消费升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1-11(002).
  [2]《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解读[EB/OL].(2021-12-29)[2022-02-25].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cjd/202112/t20211229_2575905.html.
  [3]李凤祥,吴哲.2025年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N].南方日报,2021-11-25(A06).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政策解读[EB/OL].(2021-06-25)[2022-02-25.]http://www.zj.gov.cn/art/2021/6/25/art_1229019366_2305936.html.
  [5]李莎.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十四五”住房领域7大公共服务规划出炉[N].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1-12(001).
  [6]邓伟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统筹部署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规划[N].山西日报,2021-12-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