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综述——加快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
2022-11-23 11:55:00
字号:大 中 小
目 录
一、科技领军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二、深刻把握科技领军企业的战略作用
(一)科技领军企业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领头雁
(二)科技领军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三)科技领军企业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擎旗手
三、顶层规划,为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提供制度保障
四、我国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企业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二)产业技术联盟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系统支撑
(三)中央企业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取得重大进展
(四)多地区前瞻谋划,积极培育地区科技力量
五、现阶段我国打造科技领军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从企业数量方面分析
(二)从产业分布方面分析
(三)从创新能力方面分析
六、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的对策思路
(一)立足长远,突出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主导性地位
(二)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系统性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三)发挥国有企业的核心使命搭档,为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提供平台支撑
(四)树立科技领军企业的评估标杆,以标杆带动先行先试和系统优化
(五)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提升科技资源共享能力
七、结语
参考文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因为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引领能力,在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两链”融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国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优势,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科技领军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科技领军企业是指具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愿景使命和科技创新战略及完善的组织体系。其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高,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引领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效组织产学研力量实现融通创新发展,并在产业标准、发明专利、自主品牌等方面居于同行业国际领先地位。
科技领军企业的关键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具有强烈的创新使命和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远大抱负,能够以高强度的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顺利运转的良性循环;二是科技领军企业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肩负保障国家科技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使命。
二、深刻把握科技领军企业的战略作用
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三个方面军紧密协作,肩负将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落实到产业升级改造和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使命,发挥为国家企业创新体系示范带动、重点突破的重要作用,着力推动国家实现科技领先,转变成为创新驱动的现代经济体系。
(一)科技领军企业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领头雁
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科技领军企业具备研发投入、技术水平、人才储备的先天优势,在整合汇聚创新资源、营造区域创新生态、提升创新体系综合效能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以深圳为例,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科技领军企业持续开展研发创新,吸引汇集全球创新人才,打造一流创新载体和创新生态,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弥补了深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少等不足。可以说,深圳能从一个小渔村变为国际化大都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拥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是一个关键因素。
(二)科技领军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科技领军企业是掌握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动权,引领产业发展从低到高、从无到有的核心力量。比如,合肥市通过引入京东方、科大讯飞、蔚来等科技领军企业,建立了世界知名的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华丽转身和城市能级的大幅攀升。2020年,合肥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全国城市经济二十强。山东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鲁西化工等行业龙头通过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带动化工行业跨层级跃升,使整个行业止住下滑势头并实现强劲回升,有力支撑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
(三)科技领军企业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擎旗手
科技领军企业肩负着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承担着关键技术攻关、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历史责任。华为凭借多年来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不仅确立了在全球通讯设备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我国信息与通讯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吸收相结合,不仅实现了由“追随者”“同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也引领我国电力机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三、顶层规划,为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提供制度保障
2014年3月,《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发布,让管理过死的科研经费“活”起来。2014年12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发布,把科技项目“统”起来。
2015年,科技体制改革战略蓝图和施工图相继绘就。2015年1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让空闲的科研仪器“转”起来。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发,明确指出将从8大方面30个领域着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2015年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炉,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10方面143项改革任务,并给出明确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2018年7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旨在从政策制度上让科研人员不为“帽子”“牌子”和“检查”所困扰。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指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2021年12月,中央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国家构建和强化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关键领域和重点方向上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和重大原始创新效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
2022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会议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四、我国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端产业技术取得新突破,一大批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领军企业逆势崛起,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量子通讯、空天海洋、先进材料、先进能源和洁净能源、生物育种等领域,逐步形成未来产业梯队,部分领域形成创新企业集群,有效提升国家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国家企业创新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一)企业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的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企业R&D经费投入21504.1亿元,占全国R&D经费比重的76.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75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5684.6亿元,增长22.3%,投入强度为2.71%,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建筑、中国铁路、中国交建、百度、中国铁建、中石油、中国电建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均保持百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其中,华为投入研发经费1427亿元。
(二)产业技术联盟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系统支撑
以产业技术联盟为代表的各类产学研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对我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形成了系统支撑。科技部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先后开展了三批国家联盟试点工作,联盟形成了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机制,通过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体化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不断加强,推动了一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如电动汽车联盟构建了从电池系统、控制系统到整车集成的技术创新链,激光加工联盟开发出国内首条轿车车身激光焊接自动化生产线。
(三)中央企业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取得重大进展
国资央企对新兴产业高度重视,结合中央企业的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的产业基础,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和科技研发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
1.研发投资稳步增长,为日后发展打下基础
2021年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是9045.9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房地产投资)3.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1%。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等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落实落地,新能源、5G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力度加大。
2.重大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成果丰硕
载人航天成绩举世瞩目,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为人类深空探测作出了中国贡献;深海一号大气田投运,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华龙一号商业运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即将并网发电;川藏铁路拉林段正式运营,中老铁路成功开通。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成果,充分发挥了中央企业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的突出作用。
3.重大任务勇挑重担、关键时刻冲锋在前
高水平建设运营冬奥会场馆,高质量落实在京央企总部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优质高效交付军品任务,全力保障新冠疫苗生产供应,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特别是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坚决打好能源保供攻坚战,充分展示了国资央企的责任担当。
(四)多地区前瞻谋划,积极培育地区科技力量
科技小巨人企业是科技领军企业的后备队。近年,福建、浙江等省相继出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的政策,建立培育企业库。
1.福建: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生力量
按照省委、省政府强化科技支撑、服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福建省积极培育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
2016年1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确定以下发展目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现代农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为重点,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到2020年,全省培育和发展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000家以上。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2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长两倍多。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翻一番多。福州、厦门、泉州、龙岩和晋江、福清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县(市)行列。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4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9位,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居全国第9位。
2021年10月,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围绕创新高地、重大攻关、创新主体、研发平台、人才育引、开放合作、体制创新等提出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凝练12项科技创新重点行动(计划)、建立10个重点产业攻关技术目录,以项目化、清单化梳理了“十四五”期间全省拟推进建设的重大平台、园区和重大项目,包括建设8家省创新实验室、9类创新平台提升工程、29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21个特色创新园区建设、22个科技重大专项。
2022年9月,福建省向18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下达1亿元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资金,此举将带动企业年度研发费用投入近20亿元。其中有79家企业已连续两年获得奖励,这部分企业近两年的研发费用平均增长率超过55%、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46%。
截至2022年9月,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总数已达到2425家。从2021年以来,这些企业在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利润等方面的数据都有显著提升;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特别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净利润率保持两位数高增长,增长率领先其他行业。如,生物与新医药企业平均净利润增长143.2%,新材料企业平均净利润增长34%,新能源企业平均净利润增长31.7%。科技小巨人企业正逐渐成为我省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生力量。
2.浙江:前瞻谋划,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
浙江一步一个脚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凝聚创新发展“强动力”。
“十三五”时期,浙江前瞻谋划,积极部署,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2016年,浙江发布《浙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提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至此,开启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之路。通过集聚资源扶持、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等举措,浙江打造了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王牌军队”。
进入“十四五”,浙江发布《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遴选百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同时还提出,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平台提能造峰。
2021年12月,浙江印发《科技惠企政策十条》,再次提出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创新资源,按照市场化原则、多元化投入创建省技术创新中心,并给予财政支持。
2022年8月,浙江出台《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管理办法》,提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精准有效的创新制度为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厚植了创新土壤。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培育科技领军企业62家,涌现出海康威视、正泰电器、德力西、中控技术、运达风电等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水平科技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能源动力等诸多前沿技术领域。其中,运达股份以自主创新不断引领风电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加速推动风电行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晶盛机电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连续五年完成利税位居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首位,加速推进高端半导体装备国产化。新和成向新材料产业不断迈进,持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指出新发展方向。科技领军企业已融入浙江发展的每一次脉动。
3.湖北:打造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湖北梯队
2021年8月,湖北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聚焦“卡脖子”核心技术,培育10家科技领军企业。
2021年11月出台《湖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实施方案》,正式启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提出要重点培育打造10家左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打造湖北科技企业创新标杆,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湖北梯队,助推湖北高质量发展。纳入培育的科技领军企业,必须是在湖北注册的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对经济社会贡献大,符合省“51020”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且企业销售规模过5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研发人员占比超10%、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100项以上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多达14560家。这些企业贡献了湖北省近20%的企业营业利润、30%以上的专利申请量、40%以上的专利授权量和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生力军”。《2021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报告》《2021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显示,湖北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投入研发费用达3.5亿元,平均拥有科研人员661人、有效发明专利169件。其中,中国信科集团2021年实现合同额653亿元,销售额627亿元,在光传输关键芯片、5G中频芯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3.42%;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优化研发组织,成立研究院和9个技术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天工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广泛合作,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7亿元,酵母总产能接近35万吨,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55%,在全球占比15%,已跃居全球同行业第二位。
2022年2月,湖北省科技厅启动2022年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春晓行动”。湖北将通过政策分类指导、涉税精细帮扶、专利加速审查、金融精准服务等6个方面,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为科技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创新主体支撑,为“十四五”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2022年3月,长飞光纤、华工科技、东风汽车等11家企业入选湖北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湖北省将从优先牵头承担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标准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智创新示范基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六个方面,对这11家企业予以重点支持,打造湖北科技企业创新标杆,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湖北梯队。湖北将通过5年左右培育,力争让这11家企业规模上台阶,收入企稳100亿元、迈入1000亿元;研发强度晋新档,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5%;科研队伍再提高,研发人员占比超20%;高价值发明专利超100项,牵头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显著的产业链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引领湖北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龙头。
五、现阶段我国打造科技领军企业面临的困境
目前,国际形势变化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相比,与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比,我国科技领军企业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从企业数量方面分析
我国在全球研发投入总额排名靠前的科技领军企业的总体数量较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企业更少。除了华为等少数企业,缺少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这种状况与我国经济体量不相称。
(二)从产业分布方面分析
我国科技领军企业未完全形成集群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体仍处于孕育阶段,R&D经费投入的行业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结构性问题突出,在汽车和健康等领域投入不足。
(三)从创新能力方面分析
相关企业研发投入结构仍需优化,研发强度不高,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的经费投入有待加强,研发投入总量及研发投入强度还需提高。
六、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的对策思路
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彻底消除限制隐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立足长远,突出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主导性地位
要立足长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和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统一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目标中,进一步突出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主导性地位。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我国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需要培育或支持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大的科技领军企业,把科技的力量转化为经济和产业竞争优势,为新发展阶段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更为我国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远景战略目标提供持续的强有力支撑。
(二)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系统性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以体系化和整体性思想,前瞻性、系统性地科学布局和有组织地培育。
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重点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创新力量拧成一股绳,鼓励支持围绕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布局和完善创新链,为科技领军企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创新牵引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提供制度性支持、重大科学源头支持和前沿不确定性技术的早期重大应用场景支持,形成未来的整体性优势。
第二,在竞争性领域、具体资源分配和创新协同过程以及非科技主导型的创新领域(如商业模式主导型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和创新收益分配的激励相容,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三)发挥国有企业的核心使命搭档,为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提供平台支撑
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在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中的优势作用和核心使命担当。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数处于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同时肩负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振兴实体经济和履行国家政治使命的多重角色与使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系统支撑。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适合部门和地方政府牵头的要牵好头,适合企业牵头的政府要全力支持。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
第一,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需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动力,全面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效能,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坚定不移推进国有企业的优化重组工作,使之切实承担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和战略任务。
第二,以创新型中央企业和龙头国企为基础,联合一流研究型高校院所打造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未来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和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为实现大中小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融通创新提供持续的平台和应用场景支撑,并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为持续推进战略高技术领域突破和高端产业、未来产业创新竞争力提升提供高效强大的平台支撑。
第三,瞄准事关国家科技安全和经济安全的空白但关键必争领域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加快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同时,在未来世界科技竞争中积极占先和“卡位”,赢得主动权,塑造更多先发优势。
(四)树立科技领军企业的评估标杆,以标杆带动先行先试和系统优化
要深化认识、树立标杆意识,以标杆带动先行先试和系统优化。
第一,树立科技领军企业的客观、通用、公开和动态的评估标杆(树标杆),设立专项科技政策、专项基金和人才政策,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达到标杆而成为科技领军企业(上标杆)。
第二,鼓励并支持已上标杆的企业能继续保持并适当提高对标能力(保标杆),从而实现我国科技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并不断成长,进而壮大成为科技领军企业梯队和集群,在越来越多的重要产业中发挥创新主导、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在树立标杆意识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标杆价值,引领带动有组织的科研探索和科技创新模式的先行先试。一是要组建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大创新团队,平衡好短期功利目标、长期科学目标与市场竞争优势获取的关系,实现从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突破到产业化应用和价值实现,再到反馈带动基础研究突破的“创新闭环”和加速创新;二是要大胆探索科技创新的新型组织模式,以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中央企业为科技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攻关和组织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切实做到“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激活全社会、全员和全要素参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活力和创造力。
(五)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提升科技资源共享能力
第一,要着重推动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打造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多元主体高效协同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构建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提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商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在加速提高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上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要引导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资源整合,从而与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和区域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形成有效整合,联合实现关键零部件、高端材料和高端软件与行业应用生态等方面的突破和持续创新,带动所在产业创新能力的持续升级与跃迁,并通过知识溢出和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带动技术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竞争力的跃迁。
第三,要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探索企业主导型的科技创新模式。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打造促进重大原始性创新和产业核心技术、未来技术持续突破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
第四,要着重提高科技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开展科研活动,以企业为主导推动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促进科技领军企业成为重大科技方向的提出者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者,引导高校院所围绕企业和产业创新面临的重大和关键共性问题提炼科学研究问题,构建和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体系与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建设。
第五,培育科技领军企业“预备队”,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快提升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创新活力、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充分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生力军作用,培育一大批敢当、能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科技领军企业“预备队”,牵引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生共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高效协同发展的新生态,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为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治理提供持久的动力源。
七、结语
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我国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需要培育或支持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把科技的力量转化为经济和产业的竞争优势,为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丁志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J].智能城市,2022,8(04):41-43.
[2]苏凤虎,王素平.加快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EB/OL].(2022-09-07)[2022-11-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265407407872199&wfr=spider&for=pc.
[3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2022-08-31)[2022-11-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469059000543401&wfr=spider&for=pc.
[4]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8-01-22)[2022-11-18].http://www.pthj.gov.cn/zwgk/zcjd/gjjszcjd/201803/t20180327_950043.htm.
[5]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EB/OL].(2021-11-01)[2022-11-18].http://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bgtwj/202111/t20211105_5768034.htm.
[6]《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管理办法》新版9月30日开始施行![EB/OL].(2022-09-02)[2022-11-18].http://zhengce.zj.gov.cn/policyweb/httpservice/showinfo.do?infoid=d4eab81c6578455f8485bcdf5afec4f8.
[7]黄敏.2021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名单发布[EB/OL].(2021-10-29)[2022-11-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943642021783457&wfr=spider&for=pc.
[8]吴纯新.对标全球创新标杆企业湖北启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N].科技日报,2021-11-29(007).
[9]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07-20)[2022-11-18].https://kjt.hebei.gov.cn/www/xwzx15/tzgg35/sttz15/244440/index.html.
[10]河北省资本研究会秘书处.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分布情况分析[EB/OL].(2022-06-26)[2022-11-18].https://mp.weixin.qq.com/s/pByg5P5HDwxEASqrgVV9wQ.
[11]尹西明,陈劲,刘畅.科技领军企业:定义、分类评价与促进对策[J].创新科技,2021,21(06):1-8.
[12]丁明磊.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 服务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N].科技日报,2022-08-09.
[13]丁明磊.数字化浪潮中,科技领军企业如何发挥优势[EB/OL].(2022-01-14)[2022-12-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897183650264805&wfr=spider&for=pc.
[14]国务院新闻办.2021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EB/OL].(2022-01-19)[2022-12-13].http://www.sasac.gov.cn/n2588020/n2877938/n2879597/n2879599/c22813392/content.html.
[15]李琪.福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发布[N].海峡都市报,2021-11-07.
[16]李珂.福建省下达1亿元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资金[N].福建日报,2022-09-21.
[17]刘晓燕.浙江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凝聚创新发展“强动力”[EB/OL].(2022-11-11)[2022-12-13].https://www.sohu.com/a/604805612_121117477.
[18]建设科技强省,11家企业入选湖北科技领军企业[N].湖北日报,2022-03-26.
[19]文俊,陈俊,姜胜来等.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两年接近翻番,力争今年再增4000家[N].湖北日报,2022-02-13.
[20]人民网.关键核心技术如何攻关,习近平强调这个“体制”[EB/OL].(2022-09-12)[2022-12-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768593679656009&wfr=spider&for=pc.
[21]刘垠,操秀英.代表委员谈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呼唤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N].科技日报,2022-03-11.
[22]俞建勇.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N].光明日报,2022-09-30(11).
[23]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谱写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3-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