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恶少”到底怎么形成的?

2024-04-22 10:08:00    字号:

  不久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对震惊社会的这起校园霸凌案件中杀害同学的3名未成年人核准追诉。至此,这起事件算告一段落。
  听听知名的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怎么说——对邯郸三少年劫财、杀人、毁容、埋尸的系列罪恶行为,值得追问的是:为何没有一个环节有过犹豫或停止?为何参与的三个人中没有一人出现不忍而劝阻停手?三个家庭六个大人,是如何养了十多年,却养出毫无一丁点儿人性的儿子?他们几乎没有安装任何“制动装置”却已经放入社会之中?这有多么的可怕?
  她还特别提出,大家在震怒之余,想到的都是如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处罚作恶少年,却无人追问,养出如此毫无人性、肆意妄为、抢钱还杀人的恶少,其主人(养者)该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既然因为未成年的年龄规定他们不能担负全部的刑事责任,那么,具有监护责任能力的家长是否该分担刑转民的法律责任?她建议,按同罪刑期重罚这类父母,以法令判决其父母以相等刑期为年限,期间每笔收入都要扣除相应百分比收入作为对被害家庭、被害父母养老的赔偿,让作恶少年的父母肉疼,才是解决这类“生而不教”父母重视管教、约束子女的溯本清源之道。
  回顾事发后这几个家庭的表现更让人气愤。据媒体报道,这三个家庭当初在警察调查时,以怕吓到孩子,不给警察开门。随后,两家已离开住所,不知去向。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他们父母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这是多么地不负责任,既不敢面对现实,又不敢承担责任,第一想法是逃避,这样的家庭教育,怎么能教育出有品质的孩子?!
  纵观三位少年施暴的过程,以及家长的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在他们身上,一点都看不出,甚至面对小光的苦苦哀求,连做人最起码的一点怜悯之心都没有。这就是事实!而这件事就发生在燕赵大地上!
  这起事件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表面看,就是一起恶性的校园霸凌事件,但从本质看,是社会综合治理存在着漏洞、城乡差距拉大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中受阻的结果。
  两方面问题当引起思考,一是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城乡综合治理中的文化建设。
  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起事件受害者和施暴者加起来共4个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留守儿童”。受害者小光,从小父母离异,后各自成家,一直在外务工。小光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干得最多的活是帮着爷爷奶奶卖苹果。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见到父母。小光同学反映,小光曾经因为遭受欺凌,给前桌写下字条,表达了不想上课,想要自杀的想法,但这都没有人引起重视。小光的父亲也表达,小光曾说不想上学了,当时他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遭到了霸凌,只是以为孩子贪玩心重,才会说出这番话,他也没有当回事,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孩子不想上学是因为在学校遭到了霸凌。
  看得出,孩子多次发出“求救”信号,没有人真正“听得见、看得到、帮得上”。有人说,他的父母不负责任,甚至应该追究他的父母责任?的确,很多父母“生儿不教”,导致孩子危害社会,可恨可憎,但是仔细想一下,他们大多数是自愿的吗?“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在当下这是几乎所有留守儿童家庭的难解之题。作为父母,谁不想和孩子待在一起,陪伴他(她)成长?作为孩子,谁不想从小就有爸爸妈妈的呵护?但是情况不允许!
  “一个家庭老人去世是生命规律,一个家庭孩子离开,至少毁三代”,那是“钻心”的痛。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尤其疫情后,多部委频频下文,要求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而且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不少地方在落实政策时,存在人员和专业性缺乏等问题。有心理服务机构会协助学校解决一些难题,比如通过平台筛查,把心理有隐患的孩子找出来,再分级干预解决问题,还有老师的专业培训等。一些做得相对好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尽管已将成本压得很低,但是要生存,不可能全部免费。这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大家知道,现在的留守儿童和过去的留守儿童已经不一样了。过去的留守儿童缺吃、少穿,现在的留守儿童不缺吃、不缺穿,他们从小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长的环境,导致他们内心自卑、脆弱、缺爱,沉默寡言,有话无处说,这对他们性格养成非常不利。加之,有的过分溺爱或者爷爷奶奶完全“放羊式”不管,管不了,有的孩子就会走上邪路歪路,最终就会像邯郸这三个孩子一样,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内心充满戾气。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从一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有的却成了所谓的“禽兽”?
  这些“坏”孩子到底怎么形成的?
  原因之一,是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缺失。俗话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从小给孩子陪伴。孩子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家庭教育非常关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
  这次霸凌事件发生后,网上普遍的一个关注点就是这些孩子为什么会那么残忍?他们的良心难道被狗吃了?他们难道没有感情吗?
  的确干的不是人事。但是我们想想,感情不是生而就有的,它是需要培养的,这些孩子自小大部分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很少有人教他们什么是同理心、责任感、真善美,他们大部分人内心除了严重缺爱,还封闭、自卑。有个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同学曾问他:“从没见过你爸妈来开家长会,你不会是孤儿吧。”一些留守儿童,有了心事无法向爷爷奶奶诉说,因为说了也不懂。他们被人欺负了,也只能默默忍受,唯一每个把月,来自千里之外的父母打来的生活保障电话,“吃好穿好不要挨饿”,但谁知道,在当下生活都能基本保障的情况下,孩子更需要的是爱和陪伴,但这些是无法用金钱换来的,他是需要父母实实在在拿出精力和时间去赢得,事实上,对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来说,父母既要挣钱,又要给孩子很好的家庭教育,至少目前是无法很好实现的。
  有调查表明,相比有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是欺凌链条里更“底层”的受害者。在被故意排斥、被编造谣言、被肢体攻击等不同的欺凌方式里,留守儿童有此遭遇的比例都比其他非留守儿童更高。他们当中一些,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容易导致认知上与主流价值观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原因之二,空虚的内心被网络空间宣扬的一些不良文化占据,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邯郸霸凌事件中,除了几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外,他们还有一个特征,沉迷网络游戏。互联网用得好是阿里巴巴的宝库,用不好是潘多拉的魔盒。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放学后,大部分长期沉迷网络虚拟世界,色情、暴力、赌博、欺诈、迷信等一些不健康且易刺激感官的内容,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久而久之,不仅荒废了学业,搞垮了身体,还导致人格不健全和价值观扭曲。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同学中兴起的“斗狠文化”。你狠,我比你更狠,你就是我的偶像。我就会被认同,有存在感,有权威感。举个例子,某地小男孩斗狠,一个说:“你敢吃屎吗?”另一个不甘示弱:“你敢吃我就敢吃!”于是他们就打赌,赢了如何,输了又如何,然后在一群小孩的怂恿和见证下,其中一个男孩完成了“壮举”,另一个则后悔了。
  原因之三,一些地方社会治理能力欠缺,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受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要守住中华民族的命脉,首先要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为此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不少问题,一些基层组织依然软弱无力,恶性社会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互联网治理困局待解,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00后、10后不少年轻人,满脑子被互联网糟粕占据,令人担忧;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实现“不远离家庭,家门口打工致富”,多数人处于梦想阶段;社会关爱体系亟待完善,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这支被戏称为“613899部队”的关爱,还有很大差距;教育方面,一些学校不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唯分数论,有的学校完全没有传统文化课程,有的即便有也是走走形式。这次邯郸发生的霸凌事件,上述问题多多少少都存在。可以说,霸凌悲剧是家长一次次缺席,老师一次次和稀泥,学校偏执的唯成绩论的“杰作”。施暴者惊奇地发现,欺负你居然没有任何的后果和惩罚,每一个原本可以保护受害者的环节,全部出了问题。一句话,在这件事情上,有关体系失灵。说一千道一万,不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拿什么去弘扬和发展“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优秀传统文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社会就是一个大熔炉,邯郸霸凌事件再次说明,一个地方再厚重的文化,如果不注意保护和传承,不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悲剧依然会重演,只是会以不同的形式而已。
  (摘自:绿萝心理研究所(公众号)2024-04-18,王勉)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