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年就业,一个实质性举措来了

2023-05-10 12:29:00    字号: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特别关注了促进青年就业的问题。
  《通知》提出多条措施,例如对招用(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的企业,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还有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鼓励引导基层就业等等。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特别注意到,在支持国企扩大招聘规模方面,此次《通知》有一大进展,即“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经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其他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统筹考虑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自然减员情况和现有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2023年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
  这一支持国企扩大招聘的细则,不仅明确以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作为扩大招聘的对象,并且较之前的政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例如,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过《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扩大国有企业……等招聘招募和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
  从地方看,2023年3月实施的《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也表示,“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将促进就业工作情况纳入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员的考核评价内容,发挥国有企业吸纳就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吸纳带动更多就业。”
  总的来看,上述两项政策更偏向鼓励国企扩大招聘规模,而此次《通知》在针对国企“工资帽”(即薪酬总额限制)这一关键问题上提出了明确解决思路。
  限制国企薪酬总额,并使其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是过去十年国企改革的方向。2018年发布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明确国企工资将与效益联动,全面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调整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外,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
  因此,如果要让国企扩大招聘规模,大概率企业的工资总额会突破预算,如此一来,扩招很难落地。此次《通知》对上述“工资帽”约束提出解决办法——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经过一定流程,2023年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同时,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这意味着,增人计划不仅在2023年有效,也不会挤占或压缩来年的薪酬空间。这为国企扩招高校毕业生解绑了一项制度约束。
  推动企业扩招,可解青年就业难的燃眉之急。但相关措施在落地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支持国企扩招大学生的政策从4月末出台到实施还有一个从上至下、层层推进的过程。对于部分企业架构有明显科层制特点的国企而言,落地还需要不少时间。5月上旬,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咨询个别国企,得知此轮扩招行动尚未展开。今年春季校招已近尾声,应届生6月毕业在即,校招工作正进入面向下一届高校毕业生的秋招筹备阶段。要有效缓解青年就业难,还需加速推动政策实质性落地。
  第二,招聘涉及选人的公平性问题。需面对的事实是,一些国企招聘还存在“托关系”的情况。本轮国企扩招一定程度上是彰显社会责任。当招聘中企业效益导向被淡化时,选用员工的能力标准可能会被弱化,如何保障扩招选人的公平性、透明性,切实将政策红利推向大众?还需更多思考和配套措施。
  第三,再往长远看,如果一些国企并非因经营需要而扩招,长期来看可能有损企业绩效和市场表现。针对要求国企为缓解就业而扩招的政策,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首席专家袁志刚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可偶尔为之,但不主张长期如此。
  一个消息是,今年一季度国企利润同比增长12.4%。国企利润恢复增长,也是此次政策鼓励国企扩招的背景之一。
  不过,国企效益虽好于民企,但也仍然受到相当程度影响。过去三年,2020-2022年国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50%、30.10%、-5.10%。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9%,说明国企经营并不稳定、呈现行业分化。不同类型国企经营绩效上有非常大的差异。部分国企经营还存在依赖负债投资和资产扩张的问题,2011年以后净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
  扩大国企招聘规模是应对就业难的缓兵之计。要可持续地促就业,仍需激发包括国企与民企在内的市场主体活力。在当下经济增长复苏的窗口,国企亟须加速引入活水,提高自身效率。
  (澎湃新闻2023-05-09,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周燕玲)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