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出台 聚焦这些方面

2019-07-16 04:24:00    字号: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出台。其中提出15个重大专项行动,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等。目标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等。
  营养师给幼儿园小朋友们讲解膳食营养搭配。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其中,在个人和家庭层面,提倡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等。
  合理膳食行动
  如何保证合理膳食?《健康中国行动》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
  全民健身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70%和90%,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和覆盖率100%。个人层面,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控烟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提出研究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进一步加强卷烟包装标识管理,完善烟草危害警示内容和形式,提高健康危害警示效果,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程度。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披露,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提出到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披露,中国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提倡中小学生白天学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照明,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晚上学习时,同时打开台灯和房间大灯。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同时,保持健康体重,提倡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学校层面,《健康中国行动》提出,校园内限制销售含糖饮料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披露,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占总人口的11.9%。提出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和关爱老年人,构建尊老、孝老的社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
  癌症防治行动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提倡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平衡膳食、科学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生。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点癌症,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各地根据本地区癌症流行状况,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同时创新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中医癌症诊疗模式,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新闻网2019-07-16)
   
  #相关解读#聚焦“治未病” 健康指标纳入政府考核——权威解读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三个文件被统称为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在15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当前讲是为人民谋幸福、谋健康,从长远讲是为民族谋复兴。
  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都要行动起来
  问:这一次的健康中国行动跟以往的行动来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有什么优势?
  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不仅仅是要开展健康的宣传倡导,而且聚焦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开展15个专项行动。具体说,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二是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三是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四是在行动上,努力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的转变。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要行动起来,共担健康责任,共享健康成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问:健康中国行动这几个文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之前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又是什么关系?
  答:应该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是核心。它明确指出了这次行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以及主要内容,还有包括组织实施的要求。
  《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是为了保证意见能够得到进一步组织落实。
  针对意见提出来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关注人群和主要疾病三个方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列出15项专项行动,细化明确每一项行动的着眼点,怎么样推动,政府、社会、家庭、个人怎样能够形成一个“组合拳”,达到实施效果。
  回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它是我国健康领域的首个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卫生健康事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如果说规划纲要是“总纲”的话,这次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就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此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吸收了规划纲要中关于慢性病和健康促进专题规划等相关内容,达到了与其他相关规划内容的衔接和整合。
  主要健康指标要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问:为了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文件落实,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答:一是明确“谁来推进”。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
  二是“推进什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应该由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完成的主要指标。
  三是“怎么去推进”。要对主要的指标、重点任务的实施进度进行监测,形成总体的监测评估报告,审定后要上报国务院,经其同意后每年度进行发布。
  四是“推进的情况怎么样”。主要健康的指标要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综合考核结果经过推进委员会审定以后要进行通报。
  (新华网2019-07-16,屈婷、王秉阳、陈聪)
   
  #相关解读#国务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 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7月15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意见》提出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其中包括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孕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是生命的起点。针对婚前、孕前、孕期、儿童等阶段特点,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意见》还指出,要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中国新闻网2019-07-16)
   
  #相关解读#国务院:到2022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意见》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另外,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意见》还明确了行动的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中国新闻网2019-07-16)
   
  #相关解读#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意见: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意见明确,要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研究完善盐、油、糖包装标准。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
  意见提到,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研究完善盐、油、糖包装标准。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
  意见还提到,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
  (中国新闻网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