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痛点卡点,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1-10 01:16:00
字号:大 中 小
核心观点
银发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建议优化产业顶层设计,推动实现“银发红利”;强化数字科技赋能,疏通服务“供给堵点”;建立质量监督平台,打击消费“坑蒙拐骗”。
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早在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银发经济发展。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合老龄化发展规律,现阶段我国银发经济主要指围绕衣食住行、文教娱乐、医护康养等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消费以及衍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而且有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
一、当前银发经济的主要产业和赛道
根据人本主义需要理论,老年人的主要需求维度分为生存和关系需求,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生活照料类需求、健康医疗类需求和精神需求。以此类需求为导向,当前我国银发经济的主要产业和赛道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养老服务行业。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在当前人口转型的背景下,家庭结构微型化已成为显著特征,加上失能老人的比例不断攀升,社区养老和专业养老机构的需求会显著增加,将为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养老地产等养老服务产业的兴起提供市场基础,其所蕴含的就业机会和经济规模必将是巨大的。
二是养老金融板块。为了激发银发经济的活力,必须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安全、普惠的金融服务。养老金融板块主要涉及与养老相关的保险以及银行金融产品,比如长期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房养老产品等。保险业和银行业如何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开发与养老相适应的保险、基金、理财等新产品,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资产管理需求和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是发展银发经济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着力点。
三是老年文娱消费。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闲暇时间,他们的人生状态也面临巨大转变,从以前的以家庭为先、压抑自我需求逐渐切换到退休后的“解放自我”,由此产生更多的“自我解放型”消费需求,这些都是养老旅游、老年教育等老年文娱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制约我国银发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银发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目前我国银发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面临以下发展瓶颈和问题。
第一,从产业定位来看,研究和认识程度不深入。
关于银发经济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聚焦于分析探讨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行业发展趋势等,缺乏对银发经济的核心内涵、行业类型、统计规则等方面的科学系统界定,常与老龄事业、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等形成混淆不清的关联,导致各级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同时,企业因认知不够深刻,以及对老年市场的发展前景缺乏足够了解,难以满足老年人消费升级的需求。概言之,银发经济尚未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产业体系,其相关政策也未形成合力,制约了我国银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从产业结构来看,产品和服务供需不匹配。
银发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聚焦于食品、服装和医疗保健品等领域。由于大多数银发经济企业都是小型企业,其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不足,导致老年产品技术不过关、口碑差等问题。此外,部分企业更多把目光集中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对于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以及交往等需求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第三,从产业安全来看,欺诈现象导致顾虑较多。
由于老年人自身经济状况相对较差、认知水平相对不高以及缺乏必要的金融理财常识,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与诱导。在此情形下,采取防范老年人遭遇金融欺诈的有效措施至关重要。2021年6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警惕“投资养老”“以房养老”金融诈骗的风险提示》,指出老年人群受骗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一些老人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被骗后,又因不了解诈骗手段,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三、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顶层设计,推动实现“银发红利”。
一是围绕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展开调研,科学合理界定银发经济内涵、外延及发展重点,同时,制定详细的老年实物和服务产业目录。二是优化产业顶层制度设计,颁布银发经济发展配套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信贷优惠、税收政策、保险营销等。具体来讲,建议发放“老年综合优惠卡”,在子女和老人充值基础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用于消费老年实物和服务产业目录清单上的各类产品;建议加大对老年创业扶持力度,给予老年人创业贷款和投资企业税收优惠,同时,开发保险产品保障相关风险,打造“创业绿色通道”,使有意愿的老年人有条件创业;建议给予乘车优惠,老年人在机场、火车站等可凭借相关证明享受免费摆渡车服务直接送上交通工具,外出旅行归来可享受折扣或免费乘车送到家服务,同时,非高峰期可享受地铁打折、火车、飞机打折优惠,打通老年人出行“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议给予老年人购买保险补贴,开发政策性长护险、老年保险、房屋抵押贷款保险等相关产品,进而覆盖接受养老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以提振消费。
第二,强化数字科技赋能,疏通服务“供给堵点”。
运用数字化管理、远程医疗和远程健康监护等技术,适应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比如美国研发的一款智能咨询手机,提供一键紧急救援功能和全天候注册医生或护士接入权限,同时,还安装了“血压追踪”和“用药贴士”等软件,帮助用户在需要时选择合适的药物。参照此类产品,建议优先考虑开发第三方服务平台App或相关第三方机构协调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若子女不在老年人身边,可向其子女主动报告老人身体情况,同时,可协调护理机构进行上门服务、收费等。另外,根据老年人文化娱乐休闲的需要,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及消费心理,可尝试开发“银发+森林康养”“银发+游学”等多元化体验式主题旅游产品。
第三,建立质量监督平台,打击消费“坑蒙拐骗”。
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信息监督系统,加强“黑名单”机制,确保银发经济产业链中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对那些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骗老年人钱财的商家,采取常规化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并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建立信息举报和监督机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积极推动对老年人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有效约束经营主体的行为,为银发经济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市场环境。
(《中国经济时报》2025-01-0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荆涛、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