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2023-10-11 10:39:00    字号:

  汽车作为消费体量大、潜力足、产业带动作用强的大宗商品,促进汽车消费对稳定我国消费大盘、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实现对世界做出实现“双碳”目标承诺的必然之举。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爆发式增长。2022年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2021年12.1个百分点。2023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9.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和41.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9%。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389万辆,同比增长32.5%。新能源汽车出口63.6万辆,同比增长1.5倍。7月当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1万辆,环比增长29.5%,同比增长87%。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替代燃油车的交通出行工具,人们对其认识程度,购买和消费成本,以及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都会影响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持续增长,不但需要良好的产品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产品,更需要良好的消费环境,除了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拉开与传统燃油车的消费档次,还需要进一步从充电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上提升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增长。
  一、增加公共充电桩供给,优化充电桩的布局
  一是进一步增加重要场所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公交站场和旅游景点,以及商业区、住宅区、办公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增加公共充电桩数量。落实好《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打通充电桩下乡“堵点”,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稳步提升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
  二是根据区域特点和需求状况进一步优化充电桩布局。落实好《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交通需求及新能源汽车使用情况,合理划定充电桩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域,应增设高功率快充桩,以满足消费者对快速充电的需求;而在城市周边等交通繁忙的地区,应增设分布均匀的慢充桩,以满足长时间停车充电的需求。在车流量较大区域、重大节假日期间等适度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增强充电网络韧性。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提升私人桩的设备利用率,满足无桩、无固定车位的车主补能需求。
  三是加强日常运维服务,提升充电便利性。引入充电桩预约系统,用户可以提前预约充电桩,减少充电资源浪费。安装充电桩占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充电桩使用情况,及时解决桩源被占问题。定期对充电桩进行巡检和维护保养,通过充电终端可以由用户及时上报故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结合智能物联网技术,充电桩可以与车辆、云平台进行实时数据交互,实现智能调度和优化管理。
  二、引导用户适时适地充电,多措并举降低使用成本
  一是通过宣传引导用户降低用电成本。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地点、设备和时机,合理控制和降低自己的充电费用。引导用户尽量选择在家里或单位内部使用慢充桩进行充电,避免在公共场所使用快充桩进行充电。如果必须使用快充桩进行充电,尽量选择在夜间或者非高峰时段进行充电,以享受更低的峰谷差价。在公共桩充电尽量选择在附近有公共停车场或者商业建筑等场所提供优惠或者免费或者低价的充电服务,比如一些商场、酒店、餐厅等。
  二是通过多种手段降低新能源车使用成本。推动基础设施布局和规划建设的科学性,更好地布局充电设施,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从而有效控制用电成本,从供需两端解决充电桩充电涨价的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利用大数据和智能调控技术,实现电动汽车和能源网的智能交互,更好地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支持。
  三是完善相关支持政策。落实好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相关支持政策,包括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减免场地租金等,切实帮助降低公共充电桩经营成本。将公共充电桩的充电服务定价纳入政府价格监管机制,推动公共充电价格的确定和调整参照执行相关公用事业类服务的定价政策和程序。加强对充电价格的监测,尤其要防范充电桩运营企业操控价格。
  三、加大对商用新能源车政策支持,激发商用新能源车的消费潜力
  一是加快商用新能源车的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加快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研究探索推广区域货运重卡零排放试点,进一步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
  二是制定优于柴油车的新能源汽车城市通行路权政策。尽快制定出台新能源货运车辆的特殊的通行优先政策,如放开路权、不限尾号、停车优惠、过路过桥减免等,鼓励企业购买新能源货车。
  三是加强对商用新能源车替换的扶持政策。制定柴油车置换新能源货车补贴机制,鼓励企业置换。出台淘汰置换为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运营补贴、通行权、停车费减免等相关配套政策。针对物流快递企业使用新能源物流车制定运营补贴政策。
  四是加快充电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和布局针对中大型商用车的快充电场站和充电设施,服务于新能源物流车为主的各个车型,在用地和电力增容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快加氢站的统一规划,制定加氢站建设支持政策,推动加氢站的建设,以利于氢燃料车的推广。
  (中宏国研经济研究院(公众号)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