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的谬误

2025-04-08 08:51:00    字号: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全部进口商品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以纠正所谓贸易伙伴对美国的不互惠、不对等的做法及对美国造成的贸易逆差。此次美国对进口商品的征税共涉及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等关税涉及约60个国家和地区),被视为美国贸易政策全面转向的“里程碑”事件。而且,此次关税行动也是美国自二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加税,是对二战以来全球贸易体系的颠覆。
  行政令称由于二战以来建立的全球贸易体系中存在三个错误的假设条件,使得美国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逆差,并导致美国制造业基础空心化;导致美国缺乏增加先进国内制造能力的动力;破坏了美国的关键供应链;导致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对外依赖。也就是说,特朗普将美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所有结构性问题都归结为不互惠、不对等的关税及贸易逆差。
  据此,特朗普宣布以下关税行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1.自4月5日起,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
  2.自4月9日起,对与美国贸易存在不同程度逆差的国家在基准关税基础上叠加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为34%(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是在原有20%税率的基础上叠加征收34%,即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全部商品将至少被征收54%的关税)。
  3.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永久性征收25%的关税,于4月3日生效。该关税适用的对象是:进口乘用车(包括轿车、SUV、跨界车、小型货车等)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的汽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系统零部件和电气部件等)。
  4.美国单独发布行政令,决定自5月2日起,在美国商务部长通知已建立适当的关税征收系统之后,取消对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其中,对于通过国际邮政网络从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运往美国的价值在800美元及以下的商品,按从价税或从量税征收。其中,从价税是自2025年5月2日起,按照运输物品货物价值的30%征税;从量税是对自2025年5月2日起至2025年6月1日前进口的物品,每件包裹征收25美元,自6月1日之后进口的物品,每件征收50美元。
  5.美国财长贝森特4月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建议各国不要对关税采取报复措施,并威胁“如果(各国)进行报复,美国的关税会进一步升级”。
  美国对等关税的谬误所在
  谬误之一:简单套用1789年汉密尔顿时期处理危机的策略
  特朗普自其第一任期以来就“热衷”于使用关税工具,并在第二任期强化了工具的适用。《纽约时报》的一篇关于特朗普关税问题的分析揭示了特朗普使用关税工具的真实意图,即关税不仅是一种谈判手段、谈判筹码,更是特朗普要实现的目标——让美国再次富有,关税是增强国家财政的一种手段。这种思路可以追溯至1789年汉密尔顿时期,美国当时面临的两大危机:一是迫切需要增加收入,二是工业化严重依赖英国。
  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就职当日就提出“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并将关税工具作为“关键支柱”,试图通过关税向盟友施压,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但特朗普忽略了美国自身的问题。
  谬误之二:关税计算方法之简单粗暴
  从特朗普团队此次关税计算方法,也能看出“对等关税”之谬误、草率与简单粗暴。此次对等关税由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根据各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计算得出,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解释,最终税率的确定方式是:基于美国人口调查局(Census Bureau)2024年的数据,将一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除以该国对美出口额,然后将该数据除以2,得出所谓“折扣(discounted)”税率。例如,按美方数据,中国2024年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额为2950亿美元,对美出口额为4380亿美元,比例为68%。根据特朗普的公式除以2,得出的关税税率为34%。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出了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其他经济体的税率。即使美国存在贸易顺差的国家也不能幸免,无论怎样都要面临10%的基准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声明中对谬误、草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解释:尽管从技术上看,计算实际壁垒的税率是可行的,但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无法实现特朗普降低贸易逆差的目标,因此在特朗普宣布上述关税计划之前,关税的计算方法并未公开。
  谬误之三:美国对多边机制下别国不遵守最惠国税率的谬误解释
  从4月2日美国行政令的措辞可以看出,美国错误地解释了二战以来构建的多边机制下美国遭受的所谓不互惠、不对等的最惠国税率,并称美国遵守了规则,别国未遵守规则,从而造成美国的贸易逆差、制造业衰退、国家工业基础能力降低、供应链韧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美国要彻底扭转这种对美国发展不利的局面,实现贸易再平衡,就要对进口商品征税。行政令没有表述自二战以来从全球化中美国跨国公司是如何受益的!行政令也没有提及全球使用美元交易使美国经济受益及美国以对外贸易逆差方式输出美元的事实。通过正常的经济学公式推导出的税率不足以满足特朗普要扭转贸易逆差局面的目标,于是创造了一个考虑特朗普提及的各种所谓影响因素的公式(如前所述),并套入人为的“折扣(discounted)”干预(简单粗暴除以2),得出了当前的税率。同时,为了提高说服力,白宫专门发布了一系列包含特朗普第一任期所谓关税助力美国经济的数据支撑的文件,以“自圆其说”。
  需特别关注“二级关税”问题
  还有一个动向需特别予以关注,即特朗普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关于俄乌停战的谈判中,提出可能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的概念。4月1日,美国会参议员Lindsey Graham和Richard Blumenthal提出立法提案,即,如果无法就俄乌停战取得进展,美国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铀和其他产品的国家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500%的关税。这实际上是借用了金融制裁中“二级制裁”的概念,美国媒体对此解读为“二级关税”并非专业术语,实际是一种货币制裁手段,施加于那些与美国对立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如果该立法提案获得通过,就意味着美国的关税可以无底线地征收。
  “对等关税”或将重塑国际贸易秩序
  跳出关税问题本身,我们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特朗普的根本目的是要恢复和发展美国的制造业。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频频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关税是其核心工具,也是涉及制造业根基的问题,是美国政府当前整体战略布局和国际秩序重塑架构的重要着力点。就在该关税行政令出台之前,白宫特别推出了构建美国投资加速器的行政令,设立名为美国投资加速器的办公室,旨在促进和加速在美国1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
  2.特朗普此次推出的所谓对等关税计划是美国重塑国际贸易秩序架构的重要举措。
  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为口号,表面上看是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深层次是要借此解决美国政府的负债及提振制造业等问题,进而有选择地拆解部分国际规则,重新构建以美国为核心、以美国利益为先的新贸易秩序。美国此次发起的“对等关税”无疑是向所有贸易伙伴“宣战”。关税将首先加速美国经济的通胀,并将加速全球贸易结构的调整,应运而生的将是新的多边机制、诸边贸易的新圈层!美国能否最终吸引制造业回流?高额关税下的原材料价格可能出现飙升,通胀后人员工资可能上涨,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以何种方式体现?美国消费者能够完全不考虑成本因素而只选择美国制造的产品吗?我们拭目以待! 
  (贸易风险预警网2025-04-07,机工智库研究员 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