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库2月2日战略预测:对未来中美关系改善的空间,双方都需要有理性判断
2021-02-18 11:43:00
字号:大 中 小
核心提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中国领导人和高层对美国政府多次发出了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从讲话的时间序列,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释放出的“信号链”。
2020年1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向拜登当选总统发去的贺电中指出,“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2020年12月7日,中国外长王毅在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团举行视频交流时表示,“中美应开启各层级对话,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既可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进行沟通,也可就一些具体问题展开磋商,寻求突破和解决”,“双方可以梳理形成对话、合作、管控分歧三份清单,为从整体上厘清、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提供更清晰的脉络”。
进入2021年,中国高层继续释放信号。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习主席虽然没有直接点名美国,但这番话显然是对美国讲的。1月29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对美国商界人士讲话时表示,“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是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2月2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行视频对话时表示,推动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可预期、建设性的轨道,构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大国相处模式,是中美面临的共同任务。他特别提到,中美需要妥善处理矛盾分歧,“中国从不干涉包括大选在内的美国内政,从不对外输出发展模式,从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从不寻求挑战或取代美国的地位,无意划分势力范围”。而美方应停止插手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停止试图通过干涉中国内政来牵制阻挠中国发展。“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这些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牵动14亿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是碰不得的”。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多位高层人士对中美关系发表讲话,一致释放出希望在新的美国政府任内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使中美双边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这种密集表态在中国是极为罕见的,因此也显示了中国方面的强烈信号。
在美国方面,拜登政府继任以来,还没有就中美关系有过正式的表态(拜登总统原定2月1日发表外交政策演讲,但因恶劣天气而取消)。不过,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讲话中,能够一窥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基调。美国时间1月19日,布林肯在美国国会听证时表示,他不同意特朗普在很多方面的做法,但特朗普对华转趋强硬基本是“正确的”。他认为,“就美国人民的利益而言,中国毫无疑问是所有民族国家中,对美国构成最大挑战的一个。”布林肯还说,“双方关系中存在着日益加剧的敌对方面。当然,当我们的共同利益契合时,也有竞争的、合作的方面”。他认为,中国过去曾遵循“韬光养晦”政策,但最近几年,“韬光养晦”渐渐褪去,且寻求成为世界上的领先大国,制定标准和规范、输出治理模式。他称,“如果我们从世界中、从各类机构中退出,如果我们从规则制定的领袖角色中退出,这将任由他们按照自己的利益,对本世纪进行重新定义。”
可以看到,拜登政府对中国的定位与2018年初的“马蒂斯报告”是一致的——中国是美国最大的长期战略竞争对手。中国高层密集释放的信号,相信美国方面已经接收到。而杨洁篪关于中国“从不寻求挑战或取代美国的地位”、“从不对外输出发展模式”的直白表示,也应该是对布林肯对华表态的一种正式回应。问题是:拜登政府是否相信中国高层的多次呼吁?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肯定会与特朗普时期有所区别,但是,美国的既定战略来自美国社会长期以来达成的共识,不可能通过外交喊话或短期的外交行动就能改变。因此,即使在拜登政府时期,中美关系完全“重回过去”的可能性极小,双边关系实质改善的空间可能是有限的。这是中美两国关系未来的基本框架,双方对此都不要有过高的预期和幻想。
从历史来看,中美两国关系的现状,并不是无缘无故走到今天的。按照美国各党派和专业人士的“共识”,美国历届政府一直奉行的对华“接触政策”已告失败。虽然美国推进中国参与世界,帮助中国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但并未实现将中国纳入现有国际秩序中的目的。建立在这种反思基础上的策略调整,促成了特朗普政府时期“与中国脱钩”的系列政策,加剧了与中国相关的地缘政治摩擦。而且,这种政策基调还将深刻影响拜登时期的对华政策。
在未来的中美外交谈判中,我们相信,当涉及到具体问题时,美国政府一定会要求中国拿出行动来证明高层官员的呼吁。这可能表现在一系列的领域,如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中美贸易协定问题等,在这些方面,能否表现出外交层面的灵活性、态度、尺度和技巧,则可能成为今后美国试探中国改善关系“诚意”的试金石。如果这些问题都是铁板一样“碰不得”,那么实质改善两国关系的进展可能就会很有限,除非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中,中国基于运气好,获得更多的硬筹码,否则局面还会处于僵持状态。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从去年11月下旬至今,中国多位高层密集发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呼吁。但是,基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调整,中美关系重回过去的可能性不大。对未来中美关系改善的空间,双方都需要有理性判断。
(安邦智库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