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外贸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成关键
2024-03-05 01:21:00
字号:大 中 小
202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而早在2021年,《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制定。数字长三角建设现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根据2024年2月发布的《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3)》,2022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全国总量近三成。在进出口贸易领域,长三角拥有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占全国总数约五分之一,跨境电商规模更是占全国近一半。
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受益于数字经济,也推动其发展。它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连接全球供需,促进外贸转型升级。长三角跨境电商市场需求的常态化,推动着外贸向新常态的转变,为数字经济开辟了新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以上海为例,2023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21万亿元,这得益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推动了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2023年11月,上海正式公布《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领域国际跨境合作层级跃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了促进跨境电商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上海还设立了一系列“丝路电商”国际智库联盟和数字技术应用中心平台。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整个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业态与能级,还为实现上海贸易中心的枢纽功能注入了新动能。
江苏省则充分利用其制造业优势,采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2023年,江苏省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2.3%,有众多传统外贸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上,试图与国际平台接轨。江苏省计划到2025年建成30个以上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和120个以上跨境电商产业园,力推外贸数字化转型,促进优势产业带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与精准对接,实现“1+1>2”。
与此同时,长三角三省一市商务主管部门于2023年9月共同签署《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上线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专区。这一专区集中体现了长三角地区联合开展贸易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其主要功能包括货物报关、申报以及物流查询等,形成了“通关+物流”的协同服务模式,使长三角地区跨境贸易企业能够在线上协同办理业务,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成本。
加速贸易数字化转型明显降低了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的成本,并显著提高了贸易流程的效率。贸易数字化使得跨境电商得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和其他数字渠道更便捷地接触到全球客户,从而拓宽销售市场,优化跨境电商供应链和运营管理。
长三角作为中国四大经济圈之一,以其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业企业而闻名。当前,这一区域加速贸易数字化转型与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期待未来长三角数字产业集群效应加速形成,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交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满意成绩单。
(澎湃新闻2024-03-04,澎湃研究所 谭亘奇、马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