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大有可为

2023-05-19 12:56:00    字号:

  核心观点
  未来应在明晰数智化背景下社区治理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数智技术推动社区成员有序高效交流互动、激活“五社联动”机制、推进全面有效协商共治,升级打造社区“智治”共同体,开创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被广泛引进和运用到城市社区治理中,既扩展了社区的时空边界,又带来了社区治理模式的革新,形成了全新的基于数智化技术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实现了社区内外各种资源的高效、优质整合,以及社区治理各主体的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有效解决了“谁来治理”“怎么治理”“治理的如何”等核心问题。依托数智技术打造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已成为推动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向和抓手,部分城市积极探索推进路径,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短板和不足,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更好推动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开创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进展和问题
  从主要进展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城市根据数智技术及其在社区治理中运用的新动向、新趋势,加快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智治”体制机制。自2020年杭州依托城市大脑建设,发布全国首个“社区智治”规划纲要以来,各地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依托数智化进行社区共治的技术标准体系、服务评价体系、运行体系。比如部分社区依托数智化构建“五级机长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治理数智系统解决方案;部分社区通过数智技术实时收集细化社区共建共治指标参数,综合形成社区创新活力指数,为社区合理配置服务资源、配建服务设施、配备服务力量提供决策依据和指明发展方向。
  二是智慧社区加快建设,为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造了平台和场景。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陆续铺设,国内许多城市开展了智慧社区建设探索,重点深化社区数智驾驶舱和应用场景建设,聚焦社区公共安全、特殊人群服务、服务事项办理、社区环境治理和居民线上参与等重点内容,依托社区数据集市和社区感知设备丰富智治功能场景,推动实现治理有效、居民有感。比如某直辖市某街道在打造智慧社区的同时,依托数智技术打造社区智慧治理共同体。该共同体集成了熟人社区共同体、平安社区共同体和宜居社区共同体,嵌入了资源聚合平台(集成社区各类专业人才、社区和周边学校、超市等)、治理融合平台(云治理平台、社区大数据库等)、发展造血平台(社区企业、融资平台等)等,为社区提供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互助性服务等多场景应用,形成了“全域治理+全域服务+全域发展”的社区治理格局。
  三是技术与治理融合加快,为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工具。从多数城市打造智慧社区和推进社区智治的实践看,普遍结合小区实际,引进先进数控技术,打造社区统一数智治理平台,联接公安、住房等部门,并根据治理需求不断推进治理技术和治理平台迭代升级,为社区提供智能化治理工具,为居民提供便捷化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同时,积极搭建基于城市大脑的社区数据集市,建立社区治理数智平台间的信息快速流转机制,开发上线居民信息、社区管家、百姓议事、民生指数、主动服务等应用模块,建设涵盖实有人口、房屋、单位和标准地址的统一地址库,让社区治理数据“多”起来、“准”起来、“跑”起来。此外,积极开发远程数字会议室、线上议事小程序等工具,推动小区各主体开展更公平、民主和有效的沟通对话。
  当然,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数智技术赋能社区共治的科学理念有待形成。部分城市基层政府引进新技术开展社区治理,追求了治理共同体之“形”,忽略了治理共同体之“质”。随着数智技术渗透到社会各领域的程度越来越深,部分城市社区存在简单依赖技术、盲目崇拜技术的倾向,脱离了技术要与社区民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技术要与治理的终极目标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种理念在实践上的典型表现是各城市面对新的治理模式和场景,普遍重视搭建物理平台而忽略对社区各治理主体职责的重新梳理和清晰界定。目前,对社区各主体权责的界定还是传统粗线条的界定,缺少对号入座的精准化方案,导致共同体内部各成员的异质化特征较为模糊,共同体本身也会抽象成简单的数据集,不利于提升治理实效。
  二是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多数城市社区打造数智化治理共同体的最大障碍是还未有效建立数据的协同管理机制,导致“数据孤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虽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城市社区搭建方便、快捷的线上协商交流互动平台,但基于网络平台的议事机制、决策机制、评估机制、实施机制、反馈机制等缺失或不完善,导致线上沟通有了但决策很难形成,或者线上决策有了但共识度并不高,甚至在线上协商过程中出现网络暴力、网络攻击等失控行为,引发新的矛盾。
  三是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共治的技术风险防范有待强化。当前,关于数智技术开发和使用的监管制度还在探索构建之中。社区处于政府监管层级的末端,在引进数智技术参与治理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技术伦理问题。比如调研发现,部分社区存在技术“过度使用”的问题,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导致技术“悬浮”于治理之上;部分城市在开发社区数智治理工具过程中,脱离社区实际,导致工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部分城市社区使用“技术之眼”把复杂的实际情况转化成“简单数据流”,导致“数智失真”和“社区图景”的二次误读等。
  四是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共治的能力有待提升。在大部分中小城市,社区相关技术人才还比较匮乏,导致技术保障能力不足。同时,社区“智治”共同体建设除了需要大量技术人才,还需要一些具备数智化治理思维的社区行政人员、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等。但目前下沉到社区的大部分党员干部普遍缺少数智化专业知识,以及以数智化技术开展社区治理的视野和行动能力。同时,引进城市社区的社会组织多以传统的社会类、文体类居多,存在较大“数智鸿沟”。
  进一步推动数智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政策建议
  第一,明晰数智化背景下社区治理主体责任。数智化背景下社区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参与度更高、参与面更广。在全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下,“网络化”治理主体更多的是“人或组织+数据流”的结合,改变了传统治理主体的物理属性。因此,根据治理主体已“半数智化”或“全数智化”的特点,明确多元主体的权责边界,必要时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在梳理和分类社区治理中各项复杂事务基础上,建立主体责任清单,细化多元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形成精确到事、明确到人、细化到点的责任表、时间表和任务表。同时,要依托数智技术,建立社区全民参与的监督体系,压紧压实各主体治理责任,避免发生责任主体在履职尽责过程中的越位或缺位现象。
  第二,有效依托数智技术进一步推动社区成员有序高效地交流互动。数智技术对城市社区治理的最大赋能是促进了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要重点健全社区信息传送机制,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利用数据资源协同功能,建构社区治理各主体的对话交流平台。要统筹治理与安全,建立全流程、多层面的数字化沟通交流审慎监管机制,确保交流沟通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处理安全有序。在此过程中,以大数据预测精准识别社区居民的需求,向其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避免出现虚拟空间沟通的“数据冰冷”问题,进而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信任感和认同感,激发社区成员更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价值共同体的构建中,实现居民诉求的自下而上传递,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和各主体的责任意识。
  第三,充分利用数智平台激活“五社联动”机制。依托街道、社区、物业等探索建设社区大数据指挥中心,完善数据信息应用平台。通过相关数智平台整合资源,有效培育社区内社会组织,招募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链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提升社区行动共同体的治理能力。同时,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居民、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扁平化、线性化的沟通机制,调动各类公益资源等主体力量,促进“五社”力量相互联动、共同合作,创新社区治理体系,解决社区实际问题。鼓励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优秀社区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线上课堂等方式开展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补齐“智治”能力短板。
  第四,借助数智技术推进全面有效的协商共治。借助网上议事厅、在线会议等互联网协商平台,畅通社区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形成多元主体间平等、合作、共治的共同体关系,促进社区协商共治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力。同时,要注重维护网络表达秩序,健全有效的利益表达、保护和监督机制,采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的方式,扩展监督渠道,全面维护各主体的广泛利益,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注重加强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技术的开发,探索引进类似ChatGPT(全名: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的最新先进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社区智能化、高效化的协商共治水平。
  (《中国经济时报》2023-05-1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王炳文、李佐军)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