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快递纸箱类包装废弃物重复使用率不到5%

2019-11-12 11:57:00    字号:

  环保组织在今年“双11”购物节发布了快递包装废弃物相关报告。11月11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摆脱塑缚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发布《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产生特征与管理现状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披露,2018年中国国内共消耗快递包装材料941万吨,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是2万吨。
  大量的快递包装未被充分回收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影响,不容小觑。该报告称,2018年全国消耗的快递包装材料,其生产、使用和处置的过程共排放了1303万吨二氧化碳,需要种植约6.9亿棵树才能中和。过去近20年,网络电商愈加便捷,快递业务发展迅猛,体量居全球第一。据该报告统计,中国年人均快递业务量从2000年的0.01件,上涨至2018年的36件;电商件占快递件的比例从2007年的28%,增加至2018年的78%。
  “在‘双11’促销活动如火如荼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电商、快递行业增长奇迹背后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绿色和平塑料项目主任唐大旻说。
  消费者收到快递,层层撕开胶带、塑料薄膜、纸盒,心仪已久的商品方才“现身”。但这些包装大多被随即丢弃,抛诸脑后。快递包装材料以瓦楞纸箱、塑料袋为主。按照质量计算,2018年中国共消耗纸类快递包装材料856万吨,塑料包装材料85万吨,比重约为9:1。报告表示,很多电商卖家倾向于用较大的纸箱、快递袋进行货物包装,并在包裹中添加填充材料,如气泡袋、气泡柱等,这些材料回收难度大、价值低。在快递分拣、运输过程中,为确保其不受损,多会用胶带进行辅助包装。一般而言,纸箱类包裹胶带缠绕量约为1.5-2米,过度包装现象普遍。
  研究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快递纸箱类包装废弃物重复使用率不到5%,按重量计,约有八成的纸箱被回收,超过一成混入了生活垃圾;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由于回收困难、再生成本高、再生利润低,按质量算,超过九成的快递包装废塑料,与生活垃圾一起,最终被焚烧、填埋处理。另有权威调查显示,中国全部包装垃圾的循环利用率不到20%。
  网络购物盛宴背后,快递包装垃圾处理成本高昂,加重公共财政压力。根据环保组织的估算,2018年国内快递废弃物的填埋和焚烧,社会管理成本接近14亿元。
  推广垃圾分类已是大势所趋,快递包装“随手一扔”或面临罚款。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率先生效,将“废纸张”等归为可回收物。研究报告提出,快递塑料废弃物在目前的回收体系中再次利用困难。环保组织“摆脱塑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快递塑料包装中的塑料袋、珠光袋、填充物等,被前述条例视为“干垃圾”,不会进入官方回收系统。同时,由于其价值较低,也不会被流动拾荒者收集,进入非官方回收渠道。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2018年发布的《快递封装用品》新国家标准,从“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出发修订,于当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降低了快递封套用纸、气垫膜类快递包装袋、塑料编织布类快递包装袋的定量要求,提出“快递包装袋宜采用生物降解塑料”,以及增加了对重金属与特定物质的限量要求。
  “在解决快递包装问题上,消费者的角色非常被动,只有电商和快递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充分考虑到如何减少和合理处理一次性快递包装,问题才能解决。”摆脱塑缚项目专员卢蔚祯表示。报告认为,对于减少过度包装、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率等,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现阶段还是以倡导为主,缺少激励或强制性政策,造成电商平台、快递公司进行包装绿色化的动力不足。
  (财新网2019-11-11,黄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