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福”传艺 汲古润今 
——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 2023-04-25 字体:

  4月23日上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福建省图书馆(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在福州地铁1号线南门兜站举办“汲古润今——金石传拓体验”活动。此举是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助力书香社会、书香福建建设的具体举措。 

  传拓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用纸、墨及特制工具将铸刻在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纹拓印在纸上的一种技法,旧时称为“蝉蜕术”,也是古代的复印术,其成品称作拓本或拓片。它精准再现金石器物上的文字图案,清晰复刻碑铭石刻上的沧桑细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于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古籍传承性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于2016年在福建省图书馆设立,现有古籍修复师5名,其中2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本次活动由福建传习所人员负责,采取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指导市民动手拓印吉语瓦当或百福图,体验这项非遗技艺的乐趣与魅力,并鼓励将自己拓印的作品钤上“读书是福”“闽图留念”的闲章留作纪念,为家庭增添一份文化气息。 

省古籍保护中心修复师指导市民体验瓦当传拓技艺

  过往市民对此次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从垂髫孩童到青葱少年,从大学生到上班族,踊跃排队体验,眼中满满的都是对传拓技艺的好奇与期待。修复师从传拓的工序——敷、刷、蘸、拓,到传拓的工具——拓包、喷壶、棕刷、毛巾等,悉心讲解传拓小知识,指导市民传拓技巧,力求让市民从知识到技艺得到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活动现场使用了以汉代文化素材为内容的两方吉语瓦当,“长乐未央”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永受嘉福”字体为独特的鸟虫篆,均呈十字型分割,图文精妙,布局和谐,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百福图一起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引起在场市民的共鸣,无暇体验的市民也纷纷请求赠送一份成品收藏。 

 

拓印成品展示

  此次活动,一方面选择与“福”文化巧妙契合的题材,让市民用朱拓福,亲身体验到传拓这一非遗技艺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宣传了古籍传承性保护的理念,让市民与工作人员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趣味与欢乐实现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走进百姓家的初衷,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民展示亲手拓印的成品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