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2024-03-19 11:04:00    字号: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是一个最大亮点,凸显我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迫切感。当前,社会各界对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相比之下,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地研究新型生产关系,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对其加以保护、解放和发展。目前,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生产关系,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底层逻辑决定的。
  “新质生产力”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新理论,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分析,新型生产关系既包括对现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变革,也包括构建先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未来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主要抓手。一是向改革要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将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不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找准生产关系影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堵点,着力于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加快形成生产关系。二是向开放要活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持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拓宽国内外创新资源交流合作渠道,实现更高质量引资引智,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以改革的办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内生动力,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进一步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观环境,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民营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立足当前,要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有效破解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努力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二者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新质生产力才能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要素构成与生产力发展路径,对现有生产关系形成挑战。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中的问题,有鉴于此,要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精心设计先行先试实施方案,选准切入点,放开手脚、敢闯敢试,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努力破题,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藩篱和瓶颈,加强重点领域政策统筹,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升政策的公信力,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出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来看,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其孕育、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生产力新形态。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既是形势必然,更是时代必然。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理论发展前沿,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作出新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2024-03-19,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茶洪旺)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