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煌:基层减负,没效果!

2024-04-25 11:17:00    字号:

  导读
  据新华社报道,4月22日下午,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详细了解近年来社区减负效果。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为基层减负”,为何成为最高领导人关心的议题?其重要背景是,近年来,“文山会海”、“迎检迎考”成为许多基层干部工作疲态的真实写照。在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之下,基层干部不仅难以掌握基层真实情况,还造成工作内容与群众需求相背离,最后形成“干部干,群众看”的僵局。
  IPP研究员林辉煌结合多年来的基层调研经验指出,要真正实现为基层“减负”,必须让基层治理回归到群众工作的本质上来,将基层干部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人民群众相处。
   
  据新华社消息,22日下午,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干部询问这里都开展哪些便民服务、社区干部待遇怎么样、平时工作忙不忙等,详细了解近年来社区减负效果。
  习近平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总书记一席话,直接点到了基层干部心中的苦恼。
  为基层减负,提了那么多年,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基层的负担反而越来越重了。我们团队常年在全国各地基层开展调研,所到之处,没有不抱怨负担重的。
  基层干部抱怨负担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吗?并不是。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家之所以抱怨,是因为觉得自己整天在忙,又没忙出个什么价值来,仿佛都在瞎忙一般。
  这几年,基层干部的时间都到哪去了?除了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更多的工作是开会、扫地、迎检。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文山会海,这在上面的官僚部门泛滥也就算了,把基层干部也拖进来就不好了。毕竟基层干部的主职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花时间跟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是三天两头跑上头去开会。
  我们跟很多村干部交流,他们说自己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一些村书记说,这几年搞一肩挑挺好的,就是一点不好:以前两个人开的会,现在都压到一个人身上了,有时候半天就得赶几趟会,简直分身乏术。
  怎么有这么多会议呢?
  一是上面下派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每项任务都需要开会布置,不开会显得不重视工作,也没法写工作推进的材料。
  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视频会议越来越多了。
  原来县里、市里、省里、中央开会,哪轮到基层干部去参加,能去一两个作为代表参会,那都是受重视、值得大肆吹嘘的荣耀;现在只要上级领导觉得有必要,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让所有基层干部同时参会,雨露均沾。
  比如布置防汛工作,中央通过视频给全国各省、市、县、镇、村同时开会和布置任务;中央讲完,各省继续通过视频给各市、县、镇、村布置任务;省里讲完,各市继续通过视频给各县、镇、村布置任务;市里讲完,各县继续通过视频给各镇、村布置任务;县里讲完,各镇继续通过视频给各村布置任务。等镇里讲完,一天已经过去了。
  有些基层干部笑道,等这些套娃一般的会议开完,汛情也差不多结束了。他们称这种新的防汛技术为“会议防汛”,仿佛在会议室里就能把防汛问题解决了。
  多开会难道不好吗?
  在基层,会议太多确实很不好。
  基层工作,主要是跟群众接触,做群众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大小事宜。这些群众工作都是具体而微,各有不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培养群众感情。如果基层干部成天开会,哪来的时间深入群众,哪来的精力开展群众工作?
  实际上,大多数会议都没有实质性内容,无非是上级部门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为了把自上而下的各种任务分派下去,为了强调自己这个部门的任务有多么多么重要。所有部门都有任务,所有部门都要基层主要干部来开会,会议很无聊,又不能随便玩手机,内心自然是烦躁的,久了也就麻木了。
  这种眼神空洞的表情,我在很多会议现场都见识过,本来在基层活灵活现的一个同志,一进会场就被搞得六神无主,像个木头人一般。基层工作不应该这么官僚,少开点会,多跟群众打交道,这才是正道。
  这些年中央不是三令五申要整治文山会海吗?实际效果是,原来的会议不见少,为了推行整治文山会海的工作任务,自上而下又多开了几场专题会议。通过会议来治理会议,就像拿肉包子打狗,越打狗越多。
  但是据说整治文山会海的成效是不错的,至少从数据上来看,会议少了,文件少了。其实要在数据上完成文山会海的整治工作并不难,只要开会不发正式通知,发文不写文号,仿佛会议和文件真的就减少了。
  对基层来说,没用的文山会海,那就是灾难性的负担。
  有一种脏叫政府觉得脏
  扫地,这本来是一件既对环境友好,又能锻炼身体的事情,但是在基层却显得很搞笑。因为基层干部要花很多时间去扫地,搞人居环境整治,而这本来应该是群众自己的事情。
  那为什么群众自己不去扫地,非要基层干部亲自动手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有一种脏叫政府觉得脏。
  农民在农村生活了几辈子,对于什么是干净,什么是脏,有自己的判断。比如,每家每户养几只鸡,养几只鸭,这些鸡和鸭没事干的时候就到处走走,找点野食,同时锻炼身体,当然时不时也要随地大小便。这些在农民看来并不是很脏的事情,因为大自然完全可以消化掉。但是在政府看来,这些都是很脏的。
  因此,鸡和鸭是不能随处走动的,一定要圈起来,最好是连养都不要养——为什么非要自己养鸡和鸭呢?想吃到市场上花钱买不是更好?我们那些在城市住惯了的政府官员,根本就不知道农民口袋里有多少钱。或许知道,只是不在乎。
  很多地方,村干部也没办法强迫农民不养鸡鸭或者圈养,只能在领导下来检查的时候,由干部亲自把鸡和鸭抱到围栏内,然后把地面清扫干净。群众看了,只觉得好笑,自然不愿意搭把手帮忙。
  第二,政府觉得农村不能随便长草。
  其实,野草这种植物,在农村出现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农民跟它相处也形成了默契。现在非要把野草斩草除根,有这个必要吗?农民觉得没太大必要,但是政府觉得不好看,非要把这些草除掉,而且一年要下来检查好多次。
  那能怎么办,只能由基层干部亲自出动,有钱的时候就请人来处理一下,没钱的时候就自己去处理。群众看了,只觉得好笑,同样也不愿意搭把手帮忙。
  以前在农村居住的人多,野草就少一点;现在很多农民都进了城,农村人少了,野草自然就多了。仅凭几个村干部就想完成这些野草的计划生育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村干部只会在上面领导要下来检查的时候,突击搞一下。在农村待久了,你很容易就摸到一些规律,比如看到村干部疯狂扫地除草赶鸭子,说明有领导要下来了。
  第三,政府以为基层干部能把群众动员起来。
  这恐怕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基层干部脱离人民群众已经很久了,政府竟然还以为他们能够把群众组织起来,一起扫地做卫生,就像当年的小学班长能把同学们组织起来打扫卫生一样。
  需要替政府说句公道话,也不是所有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都像上面那两类活动那样搞笑,一些房前屋后的卫生工作,更别提屋内的卫生工作,显然是应该好好搞一下的。
  问题是,这些卫生工作本来就应该由群众自己去做,只是政府觉得群众没做好,希望基层干部动员一下,让群众把分内的卫生工作搞得更好一些。可惜,基层干部很难说动群众。原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没那么多时间啊!基层干部天天开会、整理材料、迎接检查,就算他们有心开展群众工作,好好引导农民搞好人居环境卫生,几乎都没有什么时间。
  被动也好,自愿也好,总之现在的基层干部是被各种行政事务锁在办公室里面,别说他们不认识群众,连群众都不认识他们。搞笑的是,当他们从封闭的办公室走出来,不是去政府开会,就是扫地除草赶鸭子。这样下去,不脱离人民群众才怪!
  检查越多,应付越多
  迎检这件事,简直是一门科学。
  平时工作再好,迎检不过关,等于白搞、瞎搞。因此,基层干部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研究和开展迎检这件事。迎检,说白了就是按照上面的要求把各项工作准备好,按点得分。有时候是上面的领导带队下来检查,有时候是各地区交叉检查,有时候是上面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查。不论是哪种检查方式,关键是要亮出可供检查的证据材料。
  问题就出在这里,检查都只是检查能被检查到的东西,而能被检查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表面功夫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基层治理搞得好不好,往往并不体现在这些表面功夫上,而是体现在那些很难被现场检查到的层面上。
  检查只能检查那些能被检查到的东西,这说起来像一句废话,但是却道出了一个悲哀的事实:政府能了解到的基层,往往就是政府想了解的基层,而不是真实的基层。政府给出一系列的工作指标要求,基层就一项一项去完成。
  事实上,政府的很多指标要求,基层根本就完成不了,但是为了检查过关,只好把表面功夫做好,有必要就弄虚作假,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比如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不能出现散养的鸡和鸭,于是基层干部在迎检来临之前就把群众的鸡和鸭抱到围栏里,检查者一看没有鸡和鸭在外面散步,就打勾得分,等他们一走,群众继续把鸡和鸭放出来散步。
  比如检查各种组织活动有没有开展,主要就看材料和照片,为了节约时间,有时候明明只有一场活动,通过更换不同的横幅,分别拍几张照片,然后展开想象编几段文案,几场活动的成果就出来了。
  只要检查是盯着表面的东西,那么这些检查都是可以应付的,而且检查越多,应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基层根本忙不过来。
  基层干部做的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跟群众打交道,随手帮群众解决一些小问题,处理一些小纠纷,这些事情反而不会写进材料,也进不了检查的视野。
  有一次我跟一个村干部交流,问他为什么不把这些跟群众打交道的小事写到材料里面,这多有意义啊!村干部笑了:这不是显得太做作了吗?难道放屁还要脱裤子!
  是啊,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参与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之中,把重要的群众工作化于无形之中。如果说把这些有价值的群众工作写到材料里面供检查是一种做作,那么把那些没价值的表面工作写到材料里面供检查是什么呢?
  回归基层治理的本质
  那么,基层治理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以“便民”为借口,把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与其将大量的行政事务下沉到基层,还不如直接给人民群众松绑,大量减少审批事项。从这个意义上讲,给基层减负,本质上是给群众减负。群众不需要找政府审批,基层自然就轻松了。
  其次,基层治理要恢复到群众工作的本质上,将基层干部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人民群众相处。
  不要担心基层干部闲着没事干,基层干部本来就不应该太忙,因为基层的事情本来就不多,大部分的事情,群众自己就可以处理好。
  第三,减少行政事务之后,可以恢复村干部兼职的属性。
  有效的基层治理是嵌入到日常生活生产之中的,兼职的村干部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一旦村干部全职化,拿了财政的钱,当然就会有各种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各种监督检查也就随之而来,最后的结果几乎不可避免地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第四,监督基层干部很有必要,但是信任基层干部更重要。
  监督的方法已经很多了,可能是太多了。如何重建信任,这可能是当前基层治理最迫切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政府始终对基层干部不信任,担心只要一松手就会天下大乱,这种状态下的基层治理必然是高成本而且无效。
  最后,政府不要总想着包办一切,应该把世界交给群众。基层工作,关键还是群众要参与进来。政府当然可以引导,但是不宜操之过急,更不应该包打天下。
  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久久为功。
  (IPP评论(公众号)2024-04-24,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林辉煌)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