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方面应对内生性人口收缩——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

2023-05-23 11:03:00    字号:

  “到2050年,我国人口负增长率将在警戒线以下,未来人口总量缩减形势不容乐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我国面临的人口负增长属于内生性人口负增长,内生性人口收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人口总规模持续快速下降、人口自然变动趋势发生逆转、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这将对未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宏观层面产生重要影响,须未雨绸缪,提早应对。
  到2050年,我国人口负增长率将在警戒线以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使人口负增长惯性不断积累。”李建伟进一步分析,未来我国人口规模会持续缩小,预测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开始快速下降,且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的趋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
  李建伟认为,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后,我国虽仍保持较大规模的人口总量,但达到峰值后,人口总量将会不断缩减,缩减速度会加快,在2045—2050年间,人口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将会降低到-0.80%至-0.36%之间,在中低方案情境下,2050年前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8%和-0.41%。小的负增长率(通常为-0.3%)将会严重威胁到一个国家长期生存能力,而我国到2050年,人口负增长率将在警戒线以下,未来人口总量缩减形势不容乐观。
  内生性人口收缩阶段的到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李建伟表示,内生性人口收缩阶段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特征的转变,也预示着整个社会的转型,将对未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宏观层面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等中观和微观层面产生影响。“相比于中观和微观层面,内生性人口收缩对宏观层面的多重影响对我国未来制定人口中长期战略,以及完善当下的经济社会政策更为迫切。”李建伟说。
  但与此同时,李建伟分析认为,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内生性人口收缩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并不一定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一面,应客观认识新的人口收缩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制定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前瞻性、综合性政策,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与协调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口发展基础。
  五方面着力应对内生性人口收缩
  对于下一步如何应对内生性人口收缩,李建伟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一是明确人口新国情定位,树立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应对理念。需要从短期性政策向长期性战略转变,从碎片化思维向整体性思维转变,从群体性视角向结构性视角转变,从回应性思维向前瞻性思维转变,构建具备整体性、协调性、超前性的公共治理体系。适时针对全体国民推广人口新国情教育和宣传,普及人口基本常识,既要提高风险意识,也要在社会整体层面树立积极应对的信心,做好打赢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二是顺应人口新国情要求,构建适应人口新国情的政策体系。坚持立法先行,建立健全人口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链条”生育综合保障支撑体系,加大生育激励力度,有效降低生育成本。
  三是积极挖掘人口数量、素质等综合红利,增加人力资本积累,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依托健康中国和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依托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重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型人口红利的孵化空间。
  四是构建多层次现代保障体系,提高民生保障能力。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减轻社会养老负担。以健康中国战略为依托,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五是培育新时代人口关怀文化,营造良好人口发展氛围。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鼓励发展大家庭和多代同堂家庭。重视中国优秀传统婚姻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融合现代文明理念,倡导适龄婚育、性别平等、代际和谐、责任共担、共建共享的新型家庭文化。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引导广大老年人树立终身发展理念,保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质。加强养老、孝老和敬老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少儿学习敬老文化,帮助中青年履行孝道文化。
  (《中国经济时报》2023-05-23,林春霞)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